[实用新型]一种助步器的刹车把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033.3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9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志远 |
主分类号: | A61G5/10 | 分类号: | A61G5/1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510075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步器 刹车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助步器的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为了让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员行动方便,目前市场上有助步车、助步器、助行车等多种助行工具,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是用途相同,就简单分类而言,助行工具分带脚轮和不带脚轮两大类,它们所适用的场合也各不相同。一般带脚轮的助行工具上安装有刹车装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控制助行工具使之加速或者减速甚至停止,某些助步器上的刹车装置由刹车把手、刹车线和刹车块组成。某些助步器的刹车把手是双向结构的,当手掌握紧向上提起刹车把手时,可以带动刹车线和刹车块将脚轮制动,但这只适合于临时的制动,需要依靠手掌的握力,当手掌松开时,刹车把手回复原位而制动消除;这种结构的助步器也可以往下按住刹车把手来带动刹车线和刹车块将脚轮制动,此时设置在刹车把手上的锁定装置可以使刹车把手保持在锁定状态,当需要消除制动时,只要将刹车把手拉起即可。但是由于在拉起刹车把手使其回复时的反弹力比较大,经常会造成人们的手受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平稳回复而不会造成人手受伤的助步器的刹车把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助步器的刹车把手,包括支撑架、传动杆和手柄,所述的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车把固定套,所述的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内腔,所述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的手柄的前端部相配合的定位凸台,所述的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的内腔中,所述的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的支撑架轴接,所述的传动杆上设置有刹车线连接孔,所述的手柄的前部设置有卡口,所述的传动杆嵌入所述的卡口并与所述的手柄轴接,所述的传动杆与所述的手柄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手柄上的齿条和设置在所述的传动杆两侧的齿轮,所述的齿轮轴接在所述的传动杆上,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相互啮合。
所述的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刹车线调节螺钉。
所述的手柄的前端部设置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方便实用,传动杆与手柄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在拉起手柄使刹车块与脚轮脱离接触时,手柄不会马上反弹回复至原位,而是通过缓冲装置平稳的回复,因此也不会伤到手;手柄的前端部设置有滚轮,在锁定刹车把手时,手柄与支撑架的接触比较平滑,而且在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刹车线调节螺钉,可以根据操作者的需要来调节刹车线的松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助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助步器的刹车把手,包括支撑架1、传动杆2和手柄3,支撑架1的上部一体设置有车把固定套4,支撑架1的下部设置有内腔11,传动杆2设置在内腔11中,传动杆2的上端与支撑架1轴接,传动杆2上设置有刹车线连接孔6,手柄3的前部设置有卡口32,传动杆2嵌入卡口32并与手柄3轴接,手柄3上一体设置有齿条31,传动杆2的两侧轴接有齿轮8,齿轮8与齿条31相互啮合,手柄3的前端部设置有滚轮7,内腔11中设置有与滚轮7相配合的定位凸台(图中未显示),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刹车线调节螺钉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志远,未经谢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