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安全滴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948.2 | 申请日: | 200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余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利荣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3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红英 |
地址: | 311202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安全 滴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属于一种输液用的安全滴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病人在输液时均需观察液位,防止输液完成后空气进入输液管而发生意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安全滴液器运应而生,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封式安全输液管(专利号:200520062018.0,公告号:CN2808172Y),这种输液管在滴液管体内设有水封管,水封管管壁上设有液体通道,在水封管外设有封闭套管,封闭套管上端连接有浮子,当输液瓶内无液体时,浮子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随液面不断下降,带动封闭套管向下移动,当封闭管下端比水封管壁的液体通道低时,封闭套管和水封管之间形成水密封,使输液管与空气隔离,防止空气进入管体内,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这种滴液器的缺点是:封闭套管不能与滴液管一起一次注塑成型,装配时需打开滴液管的端盖放入其内,这样,不仅使该产品模具的开发复杂了,也使滴液管的结构复杂了,一方面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产品的装配也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一次注塑成型的安全滴液器,这种滴液器成型后不需要另行装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安全滴液器,包括进液管、滴液腔、出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滴液腔内位于出液管处设有一隔离室,所述出液管的上端延伸至隔离室内,隔离室的隔离壁上开有通液口,所述出液管顶端入口的位置高于通液口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输液瓶内无液体时,滴液腔内的液面不断下降,最后液面低于出液管顶端入口,液体不再流出,因出液管顶端入口的位置高于通液口的位置,此时通液口由残留液体封闭,保持液密封,使隔离室与空气隔离,防止空气进入出液管内,从而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隔离室由滴液腔的壁与隔离壁组成,并注塑成一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滴液器的隔离室可与滴液腔一起一次注塑成型,从而使整个滴液器一次成型,不仅产品模具的开设简单,同时不需要另行装配,省时省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通液口设置在隔离室的底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滴液完毕后滴液腔内残留的液体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滴液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滴液结束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液管1、滴液腔2、出液管3,在滴液腔2内位于出液管3处设有一隔离室4,出液管3的上端延伸至隔离室4内,隔离室4的隔离壁5上开有通液口6,出液管3顶端入口7的位置高于通液口6的位置,隔离室4可由滴液腔2的壁与隔离壁5组成,并注塑成一体,本实施例中,出液管3设置在靠近滴液腔侧壁8之处,隔离室4由滴液腔的侧壁8、滴液腔的底壁9及隔离壁5组成,除此之外出,根据出液管3位置的不同,还可由滴液腔的底壁9及隔离壁5组成隔离室4等。
使用时液体通过通液口6由滴液腔2进入隔离室4内,并由出液管3流入输液管内,实现正常输液。
参见图2,当输液瓶内无液体时,滴液腔2内的液面不断下降,最后液面低于出液管顶端入口7,液体不再流出,因出液管顶端入口7的位置高于通液口6的位置,此时通液口6由残留液体封闭,保持液密封,使隔离室4与空气隔离,防止空气进入出液管内,从而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为了使滴液完毕后滴液腔2内残留的液体较少,通液口6最好设置在隔离室4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一次注塑成型,不需要装配,使用时只需两头各接一输液管就能输液,适合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利荣,未经余利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解锁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室内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