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7440.2 | 申请日: | 2007-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07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石史丰;孙江春;马超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 地址: | 312500浙江省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机 下输纤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纺纺纱机(也称转杯纺纱机)上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下输纤管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纺纱机上的下输纤管由锌合金或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制成,其基体材料较软,棉条在长时间的快速输通过程中,由于摩擦对下输纤管内壁上的棉条入口造成损坏,使之产生缺口、毛刺等,从而出现管内挂花、纱线断头、纱线条干不匀等不良现象,导致纱线质量下降,下输纤管的使用寿命短。若下输纤管全由高硬度的材料制成,加工困难且成本很高。现也有在下输纤管的内壁镀一镀层,但是成本高,产品质量较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其在下输纤管的棉条入口处设一耐磨件,使棉条入口处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包括下输纤管和位于其下端部的棉条入口,其特征在棉条入口处设有一内表面光滑的耐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输纤管的棉条入口处设一耐磨件,下输纤管仍可以由锌合金或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制成,耐磨件由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保证了下输纤管内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由于棉条入口处的易磨损处涉及面小,所需耐磨件的材料少,减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的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耐磨件连接在棉条入口处的内侧,耐磨件的内表面与下输纤管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避免棉条在两者的连接处受阻而影响纱线的质量。
所述的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耐磨件上方形成一凸块,该凸块通过压铸固接在位于下输纤管下端面上的凹槽内。通过凹凸配合实现下输纤管与耐磨件的结合。
所述的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凸块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所述凹槽的形状与凸块的形状相配,此种形状的凸块使下输纤管与耐磨件的结合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延长了下输纤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输送时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只在易磨损处设一耐磨件,在保证耐磨性的基础上,方便加工,生产成本低;下输纤管与耐磨件结合牢固,稳定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输纤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磨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在纺纱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纺纱机的下输纤管组件,其由锌合金或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制成的下输纤管1、位于其下端部的棉条入口2及一设在棉条入口处的内表面光滑的耐磨件3组成,耐磨件3由高硬度材料制成。所述的耐磨件3连接在棉条入口处的内侧,耐磨件3的内表面与下输纤管1的内壁处于同一平面上。耐磨件3上方形成一凸块4,呈上大下小的梯形,该凸块4通过压铸固接在位于下输纤管下端面上的凹槽5内,所述凹槽的形状与凸块的形状相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在纺纱机上时,棉条8如箭头方向依次通过分梳腔体7、分梳辊6、耐磨件3、下输纤管1,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先制作好耐磨件,下输纤管在压铸成型时,在压铸模具上放上耐磨件,再合模,压铸出下输纤管组件,然后再加工抛光。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等同的技术内容均落入其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