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高压气囊的筒式液压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246.4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8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励明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雅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8 | 分类号: | F16F9/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嘉铭 |
地址: | 315194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气囊 液压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尤其是提高车辆乘坐者舒适性的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了的带高压气囊的减震性能优良的筒式液压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使用的减震器基本上都属液压减震器。车辆在颠簸行驶时,液压减震器的活塞杆在缸体内不断作伸缩运动,缸体内的减震油不断通过阀体中的阀片上下流动,来缓冲冲击力,缓减颠簸度。由于,活塞杆伸入缸体内时会使缸体容积减小,因此缸体内不能完全注满减震油。又因缸体内的减震油本来就不可能注满,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油等因素造成油损耗,缸体内的减震油会越来越少。这样,当车辆颠簸频繁且颠幅较大时,缸体内减震油流通填补滞后,活塞下面极易出现真空,活塞在缸体内出现空程现象。另外,缸体中油气混合结果使减震油乳化,体积增加,活塞不能再工作到原来的下部位置,使得压缩阻尼增加到不能容许的数值。而且,乳化减震油通过阀片时容易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发出的异响。尤其在低温情况下减震油通过阀片格外不顺畅,严重影响减震效果。近几年,出现缸体低部充有高压气体的新技术。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520102613.2,名称为“充气式双活塞减震器”的专利技术,“缸筒内设有气活塞,气活塞与缸筒内壁形成压缩气腔。。。。。。”。“由于,下腔充有气压很高的压缩气体,使减振器工作腔包括油活塞有杆腔与无杆腔内始终保持充足的油液。。。。。。”但该技术仍存在缺陷:如,充入高压气体较困难;高压气体密封性差;最严重的是安装维修气活塞十分困难。专利申请号为,200620141855.7名称为“带浮动活塞的筒式液压减震器”在筒体的底部安装有浮动活塞装置。浮动活塞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储气缸、储气缸内的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上面的浮动活塞、嵌入浮动活塞外径凹槽中的O形密封圈、浮动活塞上与储气缸上沿扣合的挡圈。该技术不仅克服了减震油流动填补滞后的缺陷,避免了减震器筒体内的真空现象,消除了活塞在减震器中空程隐患;而且浮动活塞装置整体性强,无论安装在双筒或单筒减震器中,同样具有安装维修方便,高压气体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减震器减震性能等优点。但是,该“带浮动活塞的筒式液压减震器”仍存在缺陷。那就是,由于减震器空间的限制,安装在筒体底部的浮动活塞装置体积较小,它在活塞杆于工作缸中上下滑动时,对缸体内的空间变动和减震油流动的调节作用有一定限度。也就是它的调节量较小,只适合安装在小型车辆的减震器上发辉其作用,不能适应大的减震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能适应大的车辆上使用的大的减震器的需要,结构简单、带高压气囊的减震性能优良的筒式液压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高压气囊的筒式液压减震器,包括,储油筒、工作缸、工作缸内的活塞组件、活塞上的活塞杆、阀体、储油筒上端的导向器和油封、减震油;其特征在于,整个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安设有高压气囊调节装置。
所述的整个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安设的高压气囊调节装置包括:高压气囊、高压气囊外层带通油孔的金属挡筒、高压气囊与工作缸之间的高压气体。所述的高压气囊调节装置设于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其高压气囊整个形状呈圆筒形。所述的呈圆筒形的高压气囊由富有弹性而具有优良耐油性能的丁腈橡胶制作而成。所述的金属挡筒由20#-45#钢材制作而成。所述的高压气囊与工作缸之间的高压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由于,整个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安设有高压气囊调节装置,克服了减震油流动填补滞后缺陷,避免减震器筒体内的真空现象,消除了活塞在减震器中空程隐患;
由于,整个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安设有高压气囊调节装置,高压气囊调节装置中压缩气体压缩和膨胀所占空间变化正好能对活塞杆伸缩时筒体容积大小变化起到调节作用,这使筒体内充满减震油变成了现实,从而避免了气油混合现象,克服了减震油乳化变质,使减震油在筒体内流动平稳顺畅,提高了减震器的性能,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最重要的是:由于,整个储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安设有高压气囊调节装置,高压气囊的面积广、体积大,因此其调节量大,是一种能满足大型车辆中安装的大型减震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气囊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雅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雅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