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保险指示灯的钉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190.2 | 申请日: | 200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2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严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国民 |
主分类号: | B25C1/06 | 分类号: | B25C1/06;G08B5/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604浙江省杭州市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 指示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钉枪,尤其是一种带保险指示灯的钉枪。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钉枪有的扣动扳机就会工作,这时就会出现误动作;有的需要压下保险杆,扣动扳机才能工作,但是保险杆压进多少才能触动,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给操作人以直观的指示,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保险指示灯的钉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带保险指示灯的钉枪,用于送钉的导轨前端设有保险杆,保险杆与保险开关K2配合连接,触发开关K1、电源开关K3、电磁线圈L、三极管Q2和可控硅串接形成回路,保险开关K2串接保险指示灯D3连接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和可控硅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串接电阻R3与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接。
所述的保险杆上设有保险杆弹簧,触发开关与扳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设置有保险指示灯,当保险指示灯亮了表示已经压下保险杆;直观明了,使得操作者使用方便;只有触发开关和保险开关同时关闭后才会触发进行一次打钉动作,因此可靠性高,不会出现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保险杆,2.导轨,3.保险杆弹簧,4.保险开关,5.保险指示灯,6.撞针,7.冲击减震块,8.电磁线圈,9.吸铁芯,10.铁芯复位减震块,11.触发开关,12.扳机,13.电路板,14.电源线,15.电源开关,16.送钉导轨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带保险指示灯的钉枪,主要包括保险杆1、导轨2、保险杆弹簧3、保险开关4、保险指示灯5、撞针6、冲击减震块7、电磁线圈8、吸铁芯9、铁芯复位减震块10、触发开关11、扳机12、电路板13、电源线14、电源开关15和送钉导轨锁扣16。用于送钉的导轨2前端设有保险杆1,保险杆1上设有用于复位的保险杆弹簧3,保险杆1与K2保险开关4配合连接,触发开关11与扳机12相连接。K1触发开关11、K3电源开关15、电磁线圈L8、三极管Q2和可控硅串接形成回路,K2保险开关4串接D3保险指示灯5连接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和可控硅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串接电阻R3与可控硅的控制极相连接。
工作说明:接通电源,闭合电源开关15,扣动扳机12或压下保险杆1都不工作,压下保险杆1保险指示灯5亮,这时扣动扳机12推动触发开关11使得电磁线圈8瞬间通过交变电流,产生强磁场吸引铁芯9,铁芯9带动撞针6冲出导轨2里的钉子;另外,当先扣住扳机12,再压下保险杆1,这时指示灯5亮,电磁线圈8瞬间通过交变电流,产生强磁场吸引铁芯9,铁芯9带动撞针6冲出导轨2里的钉子。
工作原理:方式1:触发开关K1闭合,三极管Q1截止,手按钉枪后保险开关K2接通,保险指示灯发光二极管D3点亮,三极管Q2基极产生偏压而导通进而触发可控硅SCR接通主回路实现一次打钉动作。方式2:手按钉枪保险开关K2闭合,发光二极管D3点亮,此时三极管Q2基极被三极管Q1低电位箝位而截止。扣动触发开关K1,三极管Q1基极失去偏压而截止,三极管Q2导通触发可控硅G极,通过可控硅接通主回路实现一次打钉动作。三极管Q3起截止的作用,当三极管Q3导通,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压被控,供电电源被拉低,三极管Q2被截止。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国民,未经严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置在轿车A柱下部的车身空腔隔振垫
- 下一篇:轮胎防漏气内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