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120.7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4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法 |
主分类号: | F16D41/064 | 分类号: | F16D41/06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兆文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具体是一种使用在电动车或摩托车上的单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或电动车齿轮在关闭电门或油门时发动机会起制动作用,但由于车身的惯性使得车子继续前进,对发动机有一定的损伤,造成发动机寿命较短,易损坏,且耗油量大;目前也有摩托车的齿轮箱内或电动车轮毂内设置离合器的,但目前的这些离合器的存在着噪声较大,从反转到正转的转换过程中离合器空转行程较长,影响离合器使用的效果,由于离空转间距较长离合器内部零件之间相互冲击较大,内部的各个部件易损坏,直接影响到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具有结构简单,空转行程非常短,各部件不易磨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由主动部件、从动部件和离合部件组成,所述的离合部件由一环形支架和离合轴承组成,在环形支架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轴承槽,离合轴承容置在轴承槽内,所述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其中一个容置在环形支架的内部,另一个则套接在环形支架的外部,在离合轴承对应从动部件的一侧设有离合凸起,而在离合轴承与主动部件之间设有卡接结构。
所述的卡接结构为在每个离合轴承与主动部件相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卡接槽,在卡接槽内容置有一卡接件。
所述的卡接槽贯穿离合轴承上下部,而所述的卡接件为一根细长的滚柱。
所述的卡接槽开设置离合轴承和主动部件的上部,所述的卡接件为一颗滚球。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主动部件与车辆的动力部件相连接,从动部件与驱动的部件相连接,在驱动车辆前进时,动力部件带动主动部件时,主动部件相对于环形支架和从动部件正转,主动部件与离合部件的离合轴承之间设有卡接结构,从而离合轴承产生反转使得离合轴承上的离合凸起与从动部件相接触并卡死,将主动部件、离合部件和从动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而驱动车辆前进,而当从动部件的转速大于主动部件转速时,此时主动部件相对于从动部件反转,从而离合轴承正转使得离合凸起与从动部件相分离;本实用新型在主动部件和离合轴承之间设置了卡接结构,在主动部件驱动从动部件过程中,离合轴承响应速度快,空转行程自然就大大缩短,从动部件和离合轴承的结合时是沿离合凸起的切线方向相互作用,将各部件之间的冲击降低到最低,大大降低了工作过程中对离合器内部部件的损伤,延长了部件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单向离合器,由主动部件1、从动部件2和离合部件3组成,所述的离合部件3由一环形支架31和离合轴承32组成,在环形支架31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轴承槽33,离合轴承32容置在轴承槽33内,所述主动部件1容置在环形支架31的内部,从动部件2套接在环形支架31的外部,在离合轴承32对应从动部件2的一侧设有离合凸起34,在每个离合轴承32与主动部件1相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卡接槽11、35,卡拉槽35贯穿离合轴承32上下部,在卡接槽11、35内容置有一滚柱4。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车辆的动力部件带动主动部件转动,主动部件此时相对于从动部件和环形支架正转,而离合轴承产生反向自转,使得离合轴承上的离合凸起与从动部件相互卡接,从而主动部件带动从动部件一起正转;而当从动部件转速高于主动部件时,此时就相当于主动部件相对于从动部件和环形支架反转,而离合轴承则会产生正向自转,使得离合轴承上的离合凸起脱离从动部件,从动部件和主动部件相互分离,此时车辆相当外于空转状态对内部动力部件没有损伤;本实用新型在离合轴承与从动部件从分离到结合状态时,从动部件内侧与离合轴承外部的离合凸起的切线方向相碰撞的,这种结合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碰撞对各个部件的损伤,保证内部各部件工作的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离合轴承为瞬时响应的,所以在结合时空转行程非常短,进一步减轻了内部碰撞强度,从而也降低了工作时的噪声,提升了离合器的整体性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将卡接槽11、35开设置离合轴承32和主动部件1的上部,而所述的卡接件采用一颗滚球5,滚球5相对应滚柱4在更加圆滑,不会出现瞬间卡住等金属疲劳现象,使得离合器的使用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法,未经蔡国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散货船离岸装卸系泊系统及系泊方法
- 下一篇:用户信息的提供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