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空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094.8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毛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立晓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24100浙江省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空调结构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主要部件构成,主要部件经管道、阀体等配件连接成制冷装置。工作时,压缩机将制冷液压缩成高温高压,再经过冷凝器和蒸发器完成一种冷热转换过程达到制冷或制热目的。其存在的问题是:制冷装置中压缩机所需的动能来自发动机,因此,增加了发动机的工作油耗。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车用空调装置,该装置在不增加发动机工作油耗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制冷或制热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车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器和换热器,换热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由管道相连接,其特征是:该装置还具有一发生器和一吸收器,冷凝器设置在发生器内,蒸发器设置在吸收器内;换热器具有多只,其中一只换热器设置在发动机排气管上,一只换热器设置在经过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中,一只换热器设置在发生器与吸收器之间;制冷器设置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冷却水管路中。
在进入发生器前的管路中设有一电加热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从充分利用发动机余热出发,通过增设发生器和吸收器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使用车用空调零费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吸收器4,发动机5,换热器6、6a、6b,换向阀7、7a、7b、7c,水箱8,减压阀9,溶液泵10,节流阀11,真空阀12,电加热器13,制冷器14,排气管15。
这种车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包括冷凝器2、蒸发器3、制冷器14和换热器6、6a、6b,换热器6、6a、6b、冷凝器2和蒸发器3由相应的管道相连接。为利用发动机5及排气管15的余热,该空调装置增设了一发生器1和一吸收器4,并将冷凝器2设置在发生器1内,蒸发器3设置在吸收器4内;换热器具有多只,其中一只换热器6b设置在发动机5的排气管上,一只换热器6设置在经过冷凝器的冷却水管道中,一只换热器6a设置在发生器1与吸收器4之间;制冷器14设置在蒸发器3和冷凝器2的冷却水管路中。由于发生器1、吸收器4等部件均为现有空调技术中标准结构部件,只是外形大小不同而异,为此,发明人不再赘述其结构。
在进入发生器1前的管路中增设电加热器13的目的是:增加发动机5刚启动时的制冷效果。
工作原理:
制冷时:管路中的超导介质经发动机5的冷却管路和排气管15中的换热器6b及电加热器13后温度得到提升,进入发生器1后使制冷剂(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采用溴化锂稀溶液)中的水份汽化蒸发,溶液则被浓缩,浓溶液借助重力和压力差的作用,流向换热器6a,经减压阀9减压后流向吸收器4中,吸收水蒸气成为稀溶液;发生器1内的水蒸气则进入冷凝器2中,并凝结成冷剂水,冷凝时放出的热量被冷却管内冷却水带走,冷剂水经节流阀11节流后流入蒸发器3,再次被吸热蒸发。冷却水失热后降温,冷却水管经制冷器14实现散冷降低车内温度目的。蒸发器3蒸发出的水蒸气不断流向吸收器4中,被里面的制冷剂吸收,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管内的冷却水带走,从吸收器4出来的稀制冷剂通过溶液泵10经换热器6a送往发生器1加热,如此循环不断完成制冷过程。
制热时:通过控制各换向阀7的开关,由鼓风机从消声排气管15上的换热器6中引出热风(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将有关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加湿、自动控制等装置同时设计其中,以起到相应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立晓,未经毛立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