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易变形的卷尺轮毂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003.0 | 申请日: | 200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刚 |
主分类号: | G01B3/10 | 分类号: | G01B3/10;B65H75/14;B65H75/4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变形 卷尺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尺的卷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不易变形的卷尺轮毂。
背景技术
卷尺因体积小,携带方便,作为一种易于携带的测量工具已成为很多行业的工作人员必备的工具之一。
现有的卷尺一般包括有尺盒、轮毂和卷绕在轮毂上的尺带,其中,轮毂是卷尺的卷绕装置,尺带在内置于轮毂中的卷簧回复力作用下能自动回缩。通常,轮毂有轮毂盖和轮毂座构成,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卷簧需要提前放入轮毂座的空腔内,再通过扣合上轮毂盖而固定于轮毂座内,因此,在轮毂座的边沿上一般都会有扣压轮毂盖的定位片,该定位片可以穿过相应地设置在轮毂盖上的穿孔,使得轮毂盖紧密与轮毂座相互扣压,也即,这种结构提供了轮毂盖与轮毂座之间的轴向限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会发现,当卷尺较长时,所需的卷簧回卷预紧力也较大,因此卷簧的宽度和长度都较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轮毂在卷簧的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径向变形扭曲,从而影响正常使用,也缩短了轮尺的使用寿命,需要进一步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径向扭曲变形的卷尺轮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不易变形的卷尺轮毂,包括轮毂座和轮毂盖,其中轮毂座包括有圆片和与之连为一体、并与之垂直的圆筒片,所述的轮毂盖则扣合在该圆筒片的末端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圆筒片的末端还设置有至少二个轴向凸起部,而在轮毂盖则相应地开有可容该轴向凸起部插配其中的小孔。
考虑到三角形定位的稳定性好,且能够使得轮毂盖与轮毂座配合后径向受力均匀,所述的轴向凸起部为三个,并沿圆筒的周向均布。
为了能够保证轮轮毂盖与轮毂座之间的轴向限位,所述的轮毂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扣合在该圆筒片的末端:轮毂座之圆筒片在其末端设置有轴向外凸的挡片,该挡片末端具有径向内凸部,而轮毂盖上则在对应的位置处开有限位孔,挡片穿过限位孔,并且挡片的径向内凸部压扣在轮毂盖上。
为了定位的稳定性和轮毂座圆筒片末端以及轮毂盖的受力均匀,所述的挡片为三个,并沿圆筒的周向均布。
所述的轮毂盖上的轴向凸起优选地可以设置在靠近挡片的位置,即所述的轴向凸起部与所述的挡片相互邻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轮毂座的圆筒片末端增设凸起部,使得原有的卷尺轮毂在防止轮毂座和轮毂盖轴向分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径向的阻挡力,从而在当轮毂受到较大的卷簧张力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防止轮毂的径向扭曲变形,延长了轮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不易变形的卷尺轮毂包括一个具有中心轴孔的轮毂座1和一个对应地设置有中心孔的轮毂盖2,其中轮毂座1包括有圆片11和与之连为一体、并与之垂直的圆筒片12,所述的轮毂盖2通过以下方式扣合在该圆筒片12的末端:轮毂座1之圆筒片12在其末端设置有三个轴向外凸、并沿圆筒的周向均布的挡片13、14、15,该挡片的末端还具有径向内凸部,而轮毂盖2上则在对应的位置处开有限位孔21、22、23,挡片13、14、15穿过相应的限位孔21、22、23并且由对应的径向内凸部压扣在轮毂盖2上。
在所述的圆筒片12的末端还设置有三个沿圆筒的周向均布的轴向凸起部16、17、18,而在轮毂盖2则相应地开有可容该轴向凸起部16、17、18插配其中的三个小孔24、25、26,所述的轴向凸起部16、17、18与挡片13、14、15分别相互对应且邻近设置。
为了保证卷尺与卷簧的连接,防止装入轮毂中的卷簧接口不会完全缩进轮毂座空腔内,轮毂座1之圆筒片12上还具有一个带V型卡位部a的不规则缺口121,轮毂盖2在对应圆筒片12的不规则缺口121处则另有一个向下延伸的插片24,该插片24带有一个与所述的V型卡位部a相对应的倒V型缺口b而形成一个限位孔,卷簧一端可以通过该限位孔从轮毂座内穿出,并卡在该限位孔上而露于轮毂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刚,未经周晓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