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电池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6934.9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泉;邓龙征;郑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电池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上的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由于其经济实用的优点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方便着广大的群众。作为用电力驱动的环保交通工具,其的动力来源电池却往往是最脆弱的部件,常常需要面对损坏,报废等问题。目前,电动自行车电池一般是由电池盒、电池组、过渡板、保护板,充放电插口组合而成。由于电动自行车构造原因,常用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均做成长柱状。根据自行车结构,电池长宽比为3∶1甚至更大。当电动自行车在行进的过程中,面对颠簸的路面,往往会由于过渡的振动导致电池震动引起过渡板和极耳损坏。
目前,对电动车电池的保护往往不是针对上述的情况,如一种“电动车辆电池保护装置”,专利号为CN02243158.6,它是在电池的输出端并接有二组分别由至少二个电阻组成的分压电路,二组分压电路的分压点分别为保护电压VL和回复电压VH,在两分压电路的分压点各自接有一逻辑与非门,两逻辑与非门的输出共同接于一逻辑与非门上并输出接于电机的控制器上,从而使其具有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使用效果好,能有效保护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等效果。但是当电动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的时候,无法有效的保护过渡板和安装在电池组上的极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在电动车剧烈振动的时候,通过保护电池上的极耳和过渡板从而保护电池,而且结构简单的电动车电池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法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有支撑体,在支撑体上开有凹槽,同时所述支撑体设置在电池过渡板和电池盒之间。
目前在用的电动车电池在过渡板和电池盒是直接接触的,当电动车剧烈振动的时候,有可能导致过渡板和电池盒相互碰撞损坏过渡板。在电池过渡板和电池盒之间设置上一个支撑体,可以避免过渡板和电池盒直接相接触。而支撑体上开的凹槽,该凹槽可以将过渡板包括在支撑体里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沿凹槽纵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呈“凸”字形。
一般电池电池盒、电池组、过渡板、保护板,充放电插口组合而成,在电池组和过渡板之间设置有极耳。上述的过渡板和极耳一般都在电池组的中间位置,同时过渡板要比极耳大,所以将凹槽设计呈左右对称的形式而且呈“凸”字形可以很好的保护极耳和过渡板,避免电池的报废。
作为优选,过渡板被“凸”字形凹槽包括在里面,且该凹槽的底面和过渡板之间留有空隙。
在过渡板和底面之间留的空隙可以防止过渡板表面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起到保护过渡板的作用,而空隙的大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为优选,在“凸”字形凹槽的开口两侧为与电池组直接接触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
在将支撑体安装到电池组上面去的时候,支撑体上的两个支撑面需要与电池组的面接触,而电池组面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因此要求两个支撑面也在同一个平面上,有利于支撑体紧固在电池组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由具有缓冲性的,不导电阻燃材料构成。
所述的支撑体是为了通过保护过渡板从而来保护电池,而又要与电池组接触,因此选择具有缓冲性的,不导电阻燃材料构成。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渡板和电池盒之间设置一开有凹槽的支撑体,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池,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上去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支撑体1整体为一个比较扁的长方体,由具有缓冲性的,不导电阻燃材料构成,在该支撑体1的上方中间位置开有一个纵向的凹槽2,该凹槽2的横向截面呈“凸”字形,即凹槽2可以分两层,上面一层较窄,而下面一层较宽。同时支撑体1整体上沿着凹槽2的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在凹槽2开口的左右两侧的支撑体1的表面为两个支撑面4,5,所述的支撑面4,5在同一个平面上。
如图2所示,一般的在电池组6的下面设置有过渡板3,而在过渡板3和电池组6之间还设置有极耳7。支撑体1整体将过渡板3和极耳7包括在其凹槽2内。该凹槽2的底面和过渡板3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而支撑体1上的两个支撑面4,5,则紧紧的固定在电池组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