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碱性干电池电解液真空吸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6264.0 | 申请日: | 2007-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0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贺均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大梧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8 | 分类号: | H01M2/38;H01M6/50;H01M2/3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 地址: | 315800浙江省宁波市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干电池 电解液 真空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真空吸液装置,具体的说是碱性干电池电解液真空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器的发展,数码产品的逐步普及,用干电池供电的大电流大功率电器产品逐步增加,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突出表现为在大负荷下需维持卓越耐久的产品性能。经研究,碱性干电池在大负荷下放电结束或电池贮存后性能下降,较大的原因为电池中的电解液减少或干涸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内电解液的含量一直以来是电池制作企业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目前采用的在电池储存盘内通过常压的方式来吸收电解液,易造成电池内电解液保有量不足,正极环内空气不易排出,吸收时间较长等不良现象,而碱性电解液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越易造成电解液碳酸化和水分蒸发,这一切都将导致电池的内阻增大,大负荷放电特性变差和贮存后性能更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真空负压力,实现高效快速地将电池内的电解液吸收到电池的正极环和隔膜纸中的干电池电解液真空吸收装置,以达到提高电池内电解液的含量,确保大负荷放电特性和贮存后性能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碱性干电池电解液真空吸收装置,其包括底座、与底座固定的多根立柱、立柱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的底座和顶板上设有垂直安装的主轴,该主轴支承在与底座固定的轴承座轴承中,由变频马达经齿轮输入旋转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上设有多层以主轴带动旋转的托杯旋转机构,每层托杯旋转机构沿圆周均布有多个安装电池的托杯工位;实现托杯进出工位的托杯输送机构;由导杆带动罩杯上、下的罩杯提升机构;电池设在罩杯和托杯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实现电池处于真空负压状态进行电解液真空吸收的是罩杯顶部的接气管经气管部件接通密闭空间和真空泵;实现真空泵启闭的是设在顶板上方的控制部件中的真空阀。
所述的托杯旋转机构沿主轴以相同间距设有2~6层,每层的托杯旋转机构包括以主轴肩胛定位的固定法兰,套装在固定法兰上的工作转盘与其上方的托模转盘以张紧套连接在主轴上并与主轴同步旋转;所述的托模转盘每层沿圆周面均布20~60个托杯工位槽,托杯工位槽中的托杯是安装电池的电池腔,托杯顶部通过罩杯提升机构罩合而定位,托杯底部与工作转盘同水平位置,在托杯下方的工作转盘内设有下密封圈和顶出托杯的顶套和弹簧。
所述的托杯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两侧的轨道支架,在轨道支架上固定有托板,托板层数与托杯旋转机构的层数相等,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层托板上固定有输送托杯的轨道入口处和轨道出口处,由每层的小电机经皮带输送进入轨道,轨道入口处和轨道出口处与托杯旋转机构的托杯工位槽相衔接并形成高低差,每一层托杯旋转的工作周期与主轴相同,转角为240°~350°。
所述的罩杯提升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顶板,顶板下方固定有上凸轮,在上凸轮的圆周面上设有凸轮螺旋槽,沿凸轮螺旋槽滑行、数量与托杯工位槽数相等的轴承连接件和与其连接作升降运动的导杆,所述的导杆穿过各层工作转盘内的轴套沿轴套上、下滑行,同时在导杆的每一层面上设有固定的罩杯固定座,该固定座内设有带内密封圈的罩杯,该罩杯罩住托杯后与托杯下方工作转盘内的下密封圈形成密闭空间,电池置于该密闭空间内,罩杯的上方连接气接头。
所述的气管部件的接气管一端连接真空泵、另一端经主轴顶部的专用旋转接头与固定在盖板上的气接头连接,经分气环中的分气槽接出与每层托杯工位数相等的气接头分别连接固定在转盘下方的真空阀,各路接气管经主轴内孔和设在支架上的气管分配器,分成共用一个真空阀的各接气管分别连接到安装在各层罩杯上的气接头上。
所述的控制部件包括位于顶板上方的主轴上设有由法兰支承的与主轴同步旋转的转盘,转盘上设有由盖板封闭的分气环,分气环中有分气槽,经接气管连接固定在转盘左下方的真空阀,启闭真空阀的摇杆固定在转盘下方,所述的摇杆跟随转盘转动的同时又受固定在顶板上的凸轮控制作上、下摆动启闭真空阀。
所述的轴承连接件包括连接在导杆顶端的螺栓和螺母,螺栓在位于上凸轮螺旋槽端固定有轴承,该轴承外径与凸轮螺旋槽活动相配,导杆在与托杯旋转机构同步旋转的同时沿着凸轮螺旋槽滑行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大梧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大梧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