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6022.1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3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C02F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增氧机 回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塘增氧设备,具体讲是一种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增氧机是鱼塘稳产高产的必备机械,在渔业养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所见到的增氧机一般为叶轮式,绝大多数是定点工作即固定式。由于增氧机的水面积负荷是有限的,所以,该增氧机的增氧效果随亏氧区与增氧机距离的增大而弱化。尤其是,一般开机后不到1小时,该增氧机所在中心区域就已达到氧气饱和状态,氧气只能依靠边界水域的相互交流来扩散,因此,降低了增氧机的使用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使增氧机直接作用于亏氧区,使增氧机变固定式为移动式,扩大机具直接作用区域,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而移动式增氧机的最大问题是电缆缠绕,目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式有两种,其一是船式,利用柴油机作动力,没有电缆这根“尾巴”,但需要人操作控制,且噪声太大,所以,难以推广;其二是类似直流电动机,利用炭刷、滑环作用,避免电缆自转,增氧机利用水体的反力偶,可绕固定点旋转,但由于价格较高、安全性差及可靠性不强等因素,也没有推广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人操作控制、噪声小、价格合理、安全性好及可靠性强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它包括叶轮增氧机、浮筒和电源的电缆;所述浮筒指定位浮筒及其浮筒杆和至少三个与叶轮增氧机固定连接的增氧机浮筒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和增氧机浮筒I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与增氧机浮筒III及其增氧机浮筒杆III;它还包括连接定位浮筒杆和增氧机浮筒杆I的连接杆I,设于定位浮筒杆上的凸轮机构I和设于增氧机浮筒杆I上的凸轮机构II,可由凸轮机构I和凸轮机构II拨动以拦住或通过增氧机浮筒杆II的横杆I和横杆II;连接杆I上有供电缆、横杆I和横杆II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装置;定位浮筒杆和增氧机浮筒杆I与连接杆I的连接处均有使其可相对转动的轴承;电缆经定位浮筒杆、滑动装置和增氧机浮筒杆I与叶轮增氧机的电动机连接;所述增氧机浮筒杆III顶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横杆I和横杆II的水平高度。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全新的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叶轮增氧机交替绕增氧机浮筒杆I和定位浮筒杆轴线转动,电缆循环松紧即被正向绕紧180°与反向绕紧-180°,避免了电缆缠绕。它不需要人为操作控制,且无噪声,价格低,安全性能好,工作可靠性强。
作为改进,为避免横杆I与横杆II接触时硬顶,所述横杆II可由横杆体和安装在横杆体的远离凸轮机构II的另一端上的伸缩头组成,即可增设一具有弹性的伸缩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增氧机浮筒杆II上端为挡杆即挡杆体外有一外套,挡杆体与外套的配合面上有多个滚珠,以减少横杆在挡杆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增氧机的回转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本回转机构的凸轮机构I及定位浮筒杆与连接杆I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回转机构的凸轮机构II及增氧机浮筒杆I与连接杆I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回转机构的横杆II即横杆体上安装有伸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回转机构的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定位桩,2、定位浮筒,3、凸轮机构I,4、电缆,5、连接杆I,6、定位浮筒杆,7、横杆I,8、池塘底泥,9、水体,10、水平线,11、(上排)滑套,12、(滑套)支撑杆,13、(下排)滑套,14、横杆II,15、横杆体,16、增氧机浮筒I,17、凸轮机构II,18、增氧机浮筒杆I,19、叶轮,20、连接杆II,21、电动机、22、减速器,23、挡杆,24、增氧机浮筒杆II,25、增氧机浮筒II,26、增氧机浮筒杆III,27、增氧机浮筒III,28、连杆,29、轴承,30、螺栓及螺帽,31、螺钉,32、螺栓及螺帽,33、凸轮环形套,34、凸轮I,35、挡圈,36、轴承,37、凸轮II,38、螺栓及螺帽,39、限位套、40、压簧、41、伸缩管,42、止位台阶,43、定位台阶,44、滚珠,45、平垫圈,46、弹簧垫圈,47、螺帽,48、外套,49、挡杆体,50、伸缩头,51、增氧机浮筒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复合紧急分、合闸机构
- 下一篇:生产刹车片的多腔热压一次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