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摩椅用的无线遥控的子母遥控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5637.2 | 申请日: | 2007-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彬 |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江成 |
| 地址: | 315806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无线 遥控 子母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器,具体说是一种按摩椅用的无线遥控的子母遥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按摩椅,在传统的按摩椅控制方式中,控制器与按摩椅是采用有线连接方式,控制器设有各种不同的功能按键和显示屏,因此体积较大,在按摩椅上采用支架等方式来放置控制器,操作程序复杂,使用麻烦。使用者在使用按摩椅时,可先通过对控制器进行设置后,再开始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往往会对按摩的模式或椅背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在按摩过程中会经常的使用控制器,使用很不方便。如果在使用按摩椅的过程中,将一个体积较大又连接着一根线缆的控制器一直握在手上,显得十分的不方便,且不能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按摩。如果将控制器放置在专用的控制器座上,在按摩椅靠背角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使用者在大角度的平躺时,要通过控制器对按摩椅进行操作,必须坐起来操作后再躺下,这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而且对于身体有残疾者来说使用相当困难。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采用有线遥控器的按摩椅,使用不方便,而且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者使用按摩椅使用不方便,而且操作麻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合多数人群使用的无线遥控遥控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按摩椅用的无线遥控的子母遥控器,包括母遥控器和子遥控器,所述的母遥控器通过线缆和待安装按摩椅直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遥控器上设有无线信号接收系统和母遥控器功能按键,所述的子遥控器上设有与接收系统相适配的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和子遥控器功能按键。本使用新型的无线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红外线控制,也可以采用蓝牙等技术控制。所述的接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和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控制电路与待安装按摩椅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连接接收电路,此接收电路通过解调电路与控制芯片相连,且所述的母遥控器功能按键与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的发射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通过编码调制电路与子遥控器功能按键连接。
上述主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为(以红外线控制为例):母遥控器(即主控制器)里有一个控制芯片、一套功能按键电路和红外接收系统,控制电路与按摩椅通过线缆直接连接,当按下母遥控器上的功能按键后,功能按键电路便将按键信号传输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将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指令,通过控制电路对按摩椅进行操作。
上述的子遥控器的控制原理为:子遥控器设有按摩椅的主要功能键,并采用内置电池供电。当按下子遥控器上的功能按键后,功能按键电路将对应的按键信号进行编码并调制,再由红外发射二极管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当主控制器的红外接收系统接收到子遥控器发出的红外调制信号,将信号解调后输出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经过对信号的解码、校验甄别,正确识别出信号后,再将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电路对按摩椅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采用子母无线遥控技术,不仅主控制器能对按摩椅进行操作,也可通过子遥控器对按摩椅进行操作,由于子遥控器的体积小巧玲珑,重量轻,可挂在身上或放置在身边使用,不仅方便使用,而且不受按摩角度和位置的限制,摆脱线缆的束缚,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母遥控器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是子遥控器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见图1、图2及图3,本例一种按摩椅用的无线遥控的子母遥控器,包括母遥控器1和子遥控器2,子遥控器1的电源14采用内置电池供电,所述的母遥控器1通过线缆和待安装按摩椅直接连接,所述的母遥控器1上设有无线信号接收系统3和母遥控器功能按键4,所述的子遥控器2上设有与接收系统3相适配的无线信号发射系统5和子遥控器功能按键6。无线控制方式可以采用红外线控制,也可以采用蓝牙等其它技术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彬,未经林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纱机牵伸机构上的超短碳纤上销
- 下一篇:防缠线组改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