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智能烘烤密集型烤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5205.1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12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禾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04 | 分类号: | A24B3/04;A24B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和琳;王俪霏 |
地址: | 650021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智能 烘烤 密集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烘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自动控制系统的烟叶烤房。
背景技术
目前,密集型烤房的种类已经较为齐全,从所用燃料看,有烧煤烧油烧天然气的;从气流方向看,有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从装烟方式上看,有烟夹式烟箱式网栏式等等;虽然种类不同,型号各异,但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存在不足之处也比较相同,尤其是现有的密集式烤房存在很多问题,如风机不规范,风量风压等性能参数达不到要求,控温控湿技术需要改进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确保装烟密度大,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度均匀,保温性好,排湿顺畅,用工量少,劳动强度低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烟叶烤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密集式烤房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烘烤密集型烤房,确保装烟密度大,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温度均匀,保温性好,排湿顺畅,用工量少,劳动强度低,烘烤烟叶质量稳定。
密集烘烤的原理是:
装烟后点燃燃烧器,热量通过热交换室,利用风机把热风强制吹入烤房内部,热风均匀地被压入密集隔热的装烟室内,通过烟叶层,加热烟叶带走水分。湿热气流一部分从排湿井排出,大部分与从进风窗进入的新鲜空气混合,再在热交换室加热,送入装烟室。如此使热气流通道和烟叶间循环,带走烟叶排出的水分,直到烟叶被烤干为止。
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智能烘烤密集型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和热风发生室及温湿度监控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热风发生室位于密集型烤房的后部,包括有加热炉,加煤门,调火门,清灰门,隔热板,炉栅,热交换室,加热管,阻流板串,集气箱,烟囱,鼓风机,进风窗,排湿井,检修门,导流板,风机,加热室,加煤装置;鼓风机固定于烤房外通过连接管与加热炉相连接,进风窗位于烤房后墙体的下部,加煤装置位于加煤门的外部,热交换室位于热风发生室中部,检修门位于进风窗的右上部,导流板位于热风发生室的下部,加热管位于的热风发生室中上部,烟囱位于的热风发生室顶部,加热室位于热交换室上部;热风发生室中的加热炉连接热交换室,热交换室连接加热管,加热管内插有阻流板串,同时加热管连接集气箱,集气箱连接烟囱;
装烟室位于密集型烤房的前部,包括有屋顶,档烟梁,装烟门,回风口,保温墙,装烟室,楼梯,屋顶是前低后高带斜度的烤房顶,风机位于装烟室和热风发生室的隔墙的最上部,回风口位于装烟室和热风发生室的隔墙的最下部,装烟室占居烤房的前中部,档烟梁位于装烟室的内部,装烟门位于烤房的前部,排湿井位于烤房前部左边和右边各一个,楼梯位于烤房的前部的中间位置。
风机选用轴流式风机。
这种全自动智能烘烤密集型烤房有益效果非常明显,优越性主要有:气流下降式烤房,对烘烤环境的四大烘烤因素(水、火、风时)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在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利用冷热气流的自然属性,促使烤房内热气流进行自然循环,既改良了烘烤环境,又提高了热利用率,既降低了干筋期温度,又缩短了烘烤时间。烟叶的潜在质量在烘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使烤出的烟叶油分足、光泽强,色度均匀,香气浓,达到了省工节能的目的,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本发明适合烟叶产地的广大烤烟生产者或厂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炉1,热交换室7,加热管8,烟囱11,鼓风机12,进风窗13,排风井14,检修门15,导流板16,风机17,屋顶18,档烟梁19,装烟门20,回风口21,保温墙22,加热室23,装烟室24,楼梯25。
图2是图1的A-A剖面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加热炉1,加煤门2,调火门3,清灰门4,隔热板5,炉栅6,热交换室7,加热管8,阻流板串9,集气箱10,烟囱11,风机17,加热室23,加煤装置2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智能烘烤密集烤房,由装烟室和热风发生室及温湿度监控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禾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禾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 下一篇:红外光控可调反射式全自动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