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运车厢自然通风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667.1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7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魏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光中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韵波 |
地址: | 650031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运 车厢 自然通风 散热器 | ||
一、技术领域:
一种用于客运车厢的自然通风散热器,属于一种通风散热的简易机械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遍布全国城乡的公交汽车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车厢两侧的车窗及顶棚上的翻盖式长方形通风口进行通风散热。在客车行进过程中,通风口翻起的盖板将汽车动能转换为车厢上方空气的动能(即风能)。随车速的快慢不同,相对运动的新鲜空气将形成强弱不等的气流,从通风口灌进车厢,使车厢内空气形成正压,稀释、冷却车厢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后由车窗或门窗缝隙排出。车厢在高速运行中,由于进入车厢的气流分子获有强劲的动能,对处于进风口后下方的乘客会产生直接的刺激,于是,发生因部分乘客的不舒适与车厢整体通风散热需要的不和谐就难以避免。
现有豪华大轿车,车厢内通常依靠风扇利用电能提供新鲜空气,使车厢内空气形成正压,稀释、冷却车厢内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后由车窗或门窗缝隙排出混合气体。在空调运转期间,为了恒定车厢内的温度和湿度、节约能源,电风扇处于关闭状态,仅靠空调机的新风口提供有限的新鲜空气,时间一长,会导致门窗关闭的车厢内,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加大,危害乘客健康。
现有铁路客运列车车厢顶棚均设计有通风器,通常借助风扇利用电能长时间地对车厢内供新风,以稀释车厢内的废气、降低车厢内的温度。在严寒或酷暑季节车厢密闭,空气经空调加热或制冷后直供车厢,以恒定车厢内部温度。此时车厢内空气形成正压,在耗费巨大的能源后,由车厢缝隙排放的气体依然是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并不能保证车内空气质量优良。
根据空气动力学分析,高速运行中的车厢顶部通风口外气压低于大气压,极有利于车厢内上部热气体的排放。而现行车厢通风散热技术反其道而行,从通风口利用电能强制大气进入车厢,使车厢内气体形成正压,冷却、稀释车厢上部的热气体后,将车厢内的混合气体从车厢门窗或车厢缝隙挤出,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三、发明内容: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然排放客运车厢内废气的装置,体现了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废气排放方法,用于各类客运车厢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通风散热,达到节能、环保、舒适、可靠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构成图,其包括顶罩1、连接件2、外罩3、螺栓4、底座通风道5、缓冲密封圈6、弹性升降支座总成7与启闭拉杆总成8。顶罩1位于通风散热器顶部中轴线上,并通过弹性升降支座总成7与底座通风道5的底座相连,外罩3通过连接件2与顶罩1固定连接,底座通风道5采用螺栓4加防水辅材后安装在车厢外顶棚上,通风道下口与车厢顶棚上的预留口连通,启闭拉杆总成8上端的万向节与顶罩1固定连接,启闭拉杆总成8中的定位器与底座通风道5的底座固定连接,使得拉杆不偏离中轴线而能自由上下移动及旋转,缓冲密封圈6安装在底座通风道5的上口处。
应用顶罩1、外罩3和底座通风道5之间相应的配置,形成关键的气流通道,顶罩1也可制作为圆柱形或圆锥形,更有利于雨雪环境。顶罩1通过连接件2与外罩3固定连为顶罩组合体,顶罩组合体通过弹性升降支座总成7以底座通风道5连接,二者间在有限的范围内可垂直位移。目前运用启闭拉杆总成8,移动顶罩组合体实现装置的启闭,条件具备时,也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替代。利用螺栓4与车厢顶棚相联,通风道下口与车厢顶棚的预留口相通,在底座通风道5的上口的缓冲密封圈6起消声、密闭的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车厢行进中的动能及车厢内气体自身具有的热能,无需运行费用即可实现车厢内的通风散热;车厢在运行过程中,运行速度越大,车厢内气体通过“客运车厢自然通风散热器”的排放量就越大,在乘客众多的车厢内,无论车厢在行进中还是在停站时,由于人多热气高,所以车厢内人越多,温度就越高,车厢内外温差就越大,通过客运车厢自然通风散热器的排放量就越大。
3、与公知技术相比的优点及积极效果:
(1)通风的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利用车厢行进中的动能及车厢内废气自身具有的热能完成了通风散热过程,最大限度的做到了节能降耗;
(2)利用本实用新型实现车厢内的通风散热时静谧平和,对任何位置的乘客不会产生刺激,能确保车厢内环境舒适、环保;
(3)本实用新型无论开启或关闭时均不会发生气体倒灌回流、雨雪进入车厢,通风可靠,散热及时,有利于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时适地调控车厢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光中,未经魏光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