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滤板式油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655.9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5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平;杨晓玉;刘剑雄;李珺;关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F15B2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云;邵会昌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板式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用的油箱,特别是有防止污物、气泡进入液压系统功能的油箱。
背景技术
油箱是液压系统中最大的部件,集贮油、散热、分离空气、排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传统油箱的结构是通过内设隔板来实现吸油区和回油区分开(见图2),防止从系统回来的油直接被油泵吸入,从而防止污物、气泡进入系统。从系统回来的油经回油管进入油箱,受隔板阻挡必需沿S形曲线绕过隔板才能重新被油泵吸入。较大颗粒的污物被阻挡在回油区,较小颗粒的污物会绕过隔板,而被油泵入口处的吸油滤油器除去。同时在沿S形曲线运行的过程中,实现热量交换并分离出油内含有的空气泡。这种油箱的问题在于吸油区与回油区仍然是直通的,空气分离、冷却的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污物分离效果差,泵口的吸油滤油器必不可少,加大了吸油阻力,影响吸油效果,并使油泵工况变差;噪声变大,寿命减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滤板式油箱,其结构简单,制造费用降低,热交换效果好,油液冷却作用明显,可取消油泵吸油滤油器,改善油泵的工作条件,减小噪声。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在油箱的内腔中设置一块带有滤网的滤板,将内腔分隔成独立的吸油区与回油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回油区的油液必须通过滤网才能进入吸油区,热交换效果好,油液冷却作用明显。滤板上的滤网过流面积很大,可以在不加大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提高过滤精度。进入吸油区的油完全已能满足油泵的清洁度要求,吸油滤油器可以取消。这样使得油泵的工作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对提高容积效率,降低噪声,提高油泵寿命都有明显的作用。用一块滤板取代原有油箱的三块隔板及泵口的吸油滤油器,结构也得到简化,制造费用降低,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隔板式油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滤板位置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滤板1、滤网2、压板框3、油泵吸油接口4、滤板座5、吸油区6、回油区7、螺钉组8、油泵9、隔板10、回油管11、集成块12、吸油滤油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油箱的内腔中部设置了一块带有滤网2的滤板1,将油箱内腔分隔成独立的吸油区6与回油区7。滤网2被压板框3用螺钉组8压紧在滤板1上。油箱内壁焊有滤板座5,滤板1为带开口的薄板,用螺钉组8固定在滤板座5上,使滤板7的边缘与油箱内壁完全贴合,无间隙存在,也就完全阻隔了回油区7油液中的悬浮污物和气泡直接进入吸油区6。在通常使用的液压系统中,滤网的孔径宜为80μm~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生产生物质干法燃气净化发生炉
- 下一篇:一种鞭炮装置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