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面四点平面度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500.5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雄;彭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51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中***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四点 平面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地面上相关四点的平面度进行测量的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如自动导引车(简称AGV)等一类的四轮行走装置能够平稳行走,经常需要测量其行走的地面路径上四个轮子相对应的连续的四个点的平面度。目前测量地面上四个点的平面度,一般都是采用经纬仪测出这四个点的高度,再按这些高度来计算出这四个点的平面度。当需要测量一段连续路径的平面度时,需要间断性地分次测量该路径不同路段上相对四个点的平面度,这种间断式的测量方式难以准确测量出行走装置四个轮子行走路径上对应的所有连续四个点的平面度,不能够满足四轮行走装置对行走路径平面度的要求。
在专利号为86200107和200420045065.X的两项中国专利中公开了可测量一定范围内物体表面的平面度的装置,这此装置除了能够自动处理数据外,其采集数据的方式仍然是间断式的测量方式,不能连续不断地对被测量路径所有连续相关四个点的平面度进行测量,并且结构较复杂,所用电子器件较多且价格相对较贵,制作成本相对较高,采集的数据必须通过处理后才能显示,观察不直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够随时随地快速、准确、直观并连续地测量如自动导引车一类的四轮行走装置行走路径上一系列相关四点的平面度的专用测量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地面四点平面度测量仪,该测量仪是在安装板上装有四件相互垂直并对称布置的水平支承梁,在每件支承梁上装有一件可在支承梁上滑动并可用紧定螺钉固定的连接架,在其中三件支承梁上的连接架中各安装有一套垂直的可通过螺母紧定在连接架中的固定测量柱,在另一件支承梁上的连接架中安装有一套垂直的可上下浮动的浮动测量柱,在浮动测量柱上设置有显示装置,在每个固定测量柱和浮动测量柱下面安装有测量轮。
本实用新型在对称的两个固定测量柱的上部装有手把。
本实用新型装在固定测量柱下面的三个测量轮和地面接触的三点形成一个基准平面。装在浮动测量柱下面的测量轮的地面接触,当接触的高度发生变化时,浮动测量柱下面的测量轮和浮动测量柱就随着上下浮动,浮动量就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所显示的浮动量就是这一点与基准平面的位移量,也就是四个测量轮所接触的四点形成平面的平面度。
本实用新型可不采用任何电子器件,其结构简单可靠,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所测量的数据可以直接从显示装置上看到,一目了然,非常直观。通过四个测量轮连续走过需要测量的路径,显示装置直观地显示出一组连续的四个点的平面度数值,实现了对整个路径平面度的连续测量。所设置的浮动测量柱下面的测量轮采用四个测量轮与地面的点接触,并且三个测量轮高度固定、一个测量轮可以上下浮动并且依靠测量柱和测量轮的自重一直与地面接触,使得四个测量轮都可以始终与地面接触而不会悬空,测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再加上所设置的手把,可以用手控制整个装置自如地直行或转弯,方便地测量各种路径的平面度。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K-K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板1是基础,水平支承梁2装在安装板上,四件水平支承梁2相互垂直并对称布置。在每件支承梁上装有一件可在支承梁上滑动并可用紧定螺钉9固定的连接架10。底端带测量轮3的垂直的三个固定测量柱4和一个浮动测量柱5又通过连接架10装在支承梁上。三个固定测量柱4由螺母7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架中不能上下浮动,一个浮动测量柱5如图4所示套装在对应的连接架中可以上下浮动。固定测量柱和浮动测量柱及装在测量柱底端的测量轮的位置能够随着连接架的位置调整而调整。如图3所示,在浮动测量柱上面设置有显示装置6,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浮动测量柱上下浮动的量,图示的显示装置6是机械标尺模式的显示器,它也可以做成其他模式的显示器。在对称的两个固定测量柱的上部装有手把8,在行进时转动手把,就能够改变固定在这两个测量柱下面的测量轮的方向,也就改变了整个测量装置的行进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垫
- 下一篇:反射式LED光学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