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保洁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3974.8 | 申请日: | 2007-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8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葛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振生 |
| 主分类号: | B60S3/04 | 分类号: | B60S3/04;A47L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丽华 |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保洁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与私家车数量猛增,人们在享受开车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会把车辆的清洗保洁做为日事日程的一部分。
现车辆自带的清洁器只有一种可喷水清洗前视窗的设施,司机一般都是自储备一清洁掸,这些用具用途都比较单一,无法实现对汽车车体内外的全面清理、清洗和多种保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功能多样的车用保洁器,其可独立完成对车辆外观的清洗、上蜡、抛光和对车箱内部的吸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车用保洁器,由储料箱及清洗部件构成,所述的清洗部件包括一手持支臂导管,支臂导管的前方连接一功能头,尾端通过软导管联通储料箱的出口,所述的储料箱内至少设有储液室及储蜡室,各室的出口经控制阀门与软导管联通;所述的功能头包括一仓室,仓室内安置电机,电机的输出杆连接一清理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方便实用,省时省力,功能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车用保洁器结构示意图
图2-a 为本实用新型储料箱结构示意图(外观图)
图2-b 为本实用新型储料箱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图3-a 为本实用新型功能头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外观图)
图3-b 为本实用新型功能头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图4-a 为本实用新型功能头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外观图)
图4-b 为本实用新型功能头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保洁器主要由储料箱1及清洗部件构成。
所述的清理单元部件包括一手持支臂导管(可采用多节伸缩式)3,支臂导管的头端连接一功能头4,尾端通过软导管5联于储料室的出口,在支臂导管上安装一电子控制开关6,电子控制开关6可实现连续或点动喷水、喷蜡,其电路为现有技术可实现,此处不赘述,供电源通过一可插入车用电源座的电源插头7实现。
所述的储料箱根据需要可以设多个储料室。本实施例设一储水室11、一储蜡室12,储蜡室的箱外壁适当位置处开设进口121。两室的出口经控制阀门与软导管联通,通过阀门开关的控制可实现两室与软导管的分别导通,且在两室的出口处联一抽水泵2,参看图2-a、图2-b。
如图3-a、图3-b、图4-a、图4-b所示,所述的功能头4均带有仓室41,仓室开设吸尘排风孔411,仓室的中心安置一电机42,电机的输出杆联接下面的清理头。
清理头可根据冲洗或上蜡、抛光、吸尘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其实施例1结构如图3-a、图3-b中所示,清理头可为清理刷43,或为上蜡抛光垫,与电机输出杆固定联接,配合该清理头的设置,上方仓室内有供水或蜡流经的水蜡导管(或导槽),有与水蜡导管连通的喷液口431。清理头的实施例2结构可如图4-a、图4-b中所示,清理头为一吸尘盒43’,吸尘盒的吸尘叶轮431’与电机输出杆固定联接,该吸尘盒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抽水泵2可选用现有的车用水泵,可直接设置在两室出口处的箱壁外侧。
工作电源插头7可插汽车点火器上。
上述的清洗部件(支臂导管、功能头)与储料箱的连接可采用活性插接结构,使用完毕后可拆下来,所述的储水室还可同时兼任储物室,当完成工作且排干净水后,可将清洗部件直接收置在储物室内,便于节省空间且方便携带。当然也可以在储料箱中单独开设收置清洗部件的容纳室,储料箱容纳室的一端带有开合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储料箱的储水室、储蜡室分别储满水、蜡,当用于清洗或打蜡时,安上清洗刷或上蜡垫,通过抽水泵将水或蜡输送到功能头的上仓室内,再经水蜡导管(或导槽)从喷液口射出,射于清理刷(或上蜡抛光垫)上,电机带动清理刷旋转,对被清理部件清洗(或上蜡抛光)。当需要吸尘时,换上吸尘盒即可。
本实用新型亦可用于对家居房间地板、墙壁、玻璃门窗的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振生,未经葛振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