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UART和双任务模型的DSP实时调试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933.9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余化鹏;彭先蓉;马茜;陈忠碧;魏宇星;蔡敬菊;许俊平;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忠;卢纪 |
地址: | 610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art 任务 模型 dsp 实时 调试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和双任务模型实现对DSP进行实时调试的软硬件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DSP厂商都提供基于JTAG接口的仿真器对DSP进行调试的软硬件平台。该平台相对以前DSP缺乏(甚至没有)调试手段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具有断点调试、单步跟踪、寄存器和存储器的读写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DSP应用的开发效率。
然而,该平台仍具有如下问题。首先,价格昂贵;其次,不能实时调试,必须在断点状态或停止状态下才能进行寄存器和存储器的读写;第三,JTAG连接线很短,不便于携带、部署;第四,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的基于JTAG接口的调试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能够以极小的额外开销进行实时调试的,便于携带、部署和使用的,高稳定性的调试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于UART和双任务模型的DSP实时调试平台,其特点在于包括:PC机、DSP、串口转换芯片,PC机的UART通过串口线与串口转换芯片,串口转换芯片再通过串口线与DSP的UART采用交叉连接方式连接。
所述的串口转换芯片采用MAX232系列。
所述的采用串口线只用到RX、TX、GND三个信号线将DSP与PC连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与基于JTAG接口的调试平台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可替代基于JTAG接口的调试平台;
(2)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应用的实时调试功能,而且额外开销极小(1us),这是基于JTAG接口的调试平台所不具备的;
(3)成本极低,而基于JTAG接口的仿真器非常昂贵;
(4)该平台更便于携带、部署和使用,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硬件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过程和命令的解析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断驱动的实时任务的整个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时任务加载和初次执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PC机、DSP、串口转换芯片,PC机的UART通过串口线与串口转换芯片,串口转换芯片再通过串口线与DSP的UART采用交叉连接方式连接,其中串口转换芯片采用TI公司的MAX232系列,如TI公司MAX232CPE等,串口线只用到RX、TX、GND三个信号线将DSP与PC连接起来。DSP为TI和ADI公司的DSP,如ADI公司的ADSP BF53x系列,TI公司的TMS320C6000系列。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过程和命令的解析处理过程,这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流程。首先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包括对CPU、SDRAM等的初始化;然后从Flash中读入系统映像到SDRAM中,并跳转执行;接下来,初始化UART,初始化shell,并加载实时任务;最后,处于shell的命令解析和执行的无限循环中。可见,shell任务和实时任务构成双任务系统,通过shell任务对实时任务进行实时调试。实时任务的整个处理过程由图3详细描述,实时任务加载和初次执行由图4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当实时任务硬件中断到来时,首先进行中断现场保护,然后恢复实时任务现场并执行实时任务,执行完成后再进行实时任务现场保护和中断现场恢复,由此完成中断驱动的实时任务的整个处理过程。
如图4所示,实时任务在系统启动过程中被加载后,将得到首次执行,该执行过程中,将完成shell现场保护、实时任务硬件中断初始化、实时任务现场保护,最后恢复shell现场,从而完成实时任务的加载和初次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顺序充填系统
- 下一篇:高效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