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行外设接口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920.1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5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发明人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松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外设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接口,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行外设接口。
背景技术
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系统是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允许主机与各种从机以串行方式进行通信、数据交换。SPI系统有单线模式和双线模式之分,以双线模式使用居多,支持I2C或者UART配置端口。参见图1所示,基于SPI双线模式,主机HOST(即SPI设备)与从机SLAVE(例如:PDA等)之间主要使用4个管脚传输信号:串行时钟管脚(SPICL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管脚SP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管脚SPISI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片选管脚SPICS。
但是,当从机侧数据准备好之后,基于现有单、双线SPI模式,没有相关物理管脚发出信号,通知主机开始收发数据。所以数据传输的连续性较差;在命令层调配同一管脚传输不同用途的信号有一定的复杂度;而且在命令层调配同一管脚传输不同用途的信号可能会出现传输错误,导致从机无法启动。
进一步,现有单、双线SPI模式的数据吞吐量较小,不能满足大流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行外设接口,以确保开始收发数据的信号可通知到外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串行外设接口,位于处理芯片上,包括:收发数据的管脚、传输时钟信号的管脚,以及传输片选信号的管脚;还包括:传输中断信号的管脚,用于在收发数据的管脚做好收发数据的准备时,向外部设备发出中断信号。
其中,所述收发数据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命令信号;以及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传输时钟信号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时钟信号。所述传输片选信号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片选信号。
所述串行外设接口SPI为单线SPI或双线SPI。或者,
所述串行外设接口包括4个用于双向收发数据的管脚;或者所述串行外设接口包括4个用于收发数据的管脚,其中两个管脚用于接收数据,其余两个管脚用于发送数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串行外设接口提供了传输中断信号的管脚,用于在收发数据的管脚做好收发数据的准备时,向外部设备(主机)发出中断信号,以通知外部设备本端已做好收发数据的准备。
由于采用单独的物理管脚传输所述中断信号,所以数据传输的连续性较好;无需在命令层调配同一管脚传输不同用途的信号,所以降低了设计命令层的复杂度;由于无需在命令层调配同一管脚传输不同用途的信号,所以不会出现传输错误,导致从机无法启动的情况。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串行外设接口还提供了4个用于双向收发数据的管脚,或4个用于收发数据的管脚,其中两个管脚用于接收数据,其余两个管脚用于发送数据。所以提高了数据吞吐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串行外设接口下,数据率提高到54Mbit/s,比双线SPI模式的数据率提高了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线SPI模式下主机与从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各管脚所在处理芯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各管脚所在处理芯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各管脚所在处理芯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各管脚所在处理芯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确保开始收发数据的信号可通知到外部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行外设接口SPI,该SPI位于处理芯片上,该SPI包括:收发数据的管脚、传输中断信号的管脚、传输时钟信号的管脚,以及传输片选信号的管脚。
其中,传输中断信号的管脚,用于在收发数据的管脚做好收发数据的准备时,向外部设备发出中断信号。
其中,收发数据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命令信号;以及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传输时钟信号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时钟信号。
传输片选信号的管脚,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来的片选信号。
所述串行外设接口可为SPI为单线SPI或双线SPI。也可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4线SPI,即所述串行外设接口包括4个用于双向收发数据的管脚,或者所述串行外设接口包括4个用于收发数据的管脚,其中两个管脚用于接收数据,其余两个管脚用于发送数据。
以下通过三个实施例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毅视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电镜中纳米线原位拉伸装置
- 下一篇:激光垂准仪的检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