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静脉输液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849.7 | 申请日: | 200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0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耿世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世保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汇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雅军;高云瑞 |
地址: | 10210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静脉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功能的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针是医院医疗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为病患者输送药物,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输液。从防止交叉感染而推广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到为防止一次性器械的重复滥用而推广自毁式器械,再到由于对血源性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化,尤其是艾滋病在全球的泛滥,从而出现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保护的安全类产品;以及为防止医疗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强制使用的废弃物同收箱,等等,体现了单纯禁止重复使用到同时注重保护与器械接触的所有人员(包括病患者、使用者、回收处理人员等),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不安全输液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损伤也很严重,据统计,每年100万医务人员受到针头伤害,其中84.6%为护士。一些人还因此染上肝炎和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调查发现87.9%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80%以上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而护士在对针头进行处理时,例如针头用过后又重新装针保护套时,就会大大增加被刺伤的机会。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的静脉输液针,其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静脉输液针由针柄、针尖、单翼或者双翼针柄、护套、软管、针座组成,这种结构的针尖装在针柄上,护套套在针尖上保护针尖不外露,使用时卸下护套,针尖就失去保护装置了。由于输液针与护套分离,使用过程中护套易丢掉,即使使用后把卸下的护套重新套在针头上,也容易造成针尖划伤人体的情况。另一种静脉输液针由针柄、针尖、单翼针柄、护套、软管、针座、保护滑套组成,卸下护套输液后,不再重新把护套套在针头上,而用保护滑套进行保护,但保护滑套使用时不方便,在滑入针尖过程中致使静脉输液针易晃动,会导致血液溅入使用者的手中,甚至针碰到身体,发生刺伤情况。对于双翼针柄的静脉针,现有保护滑套不能使用,主要受结构的限制。因此现有静脉输液针存在使用不太安全的问题,有保护滑套的,也出现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静脉输液针存在的针尖不易处理、易刺伤人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对针头进行保护的安全静脉输液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静脉输液针,由针柄、针尖、针杆、软管、针座组成,所述针尖固定连接于针杆前端,针杆后端通过软管与针座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针柄套装于针杆上并可在针杆上滑动,针柄外侧面设有柄翼,针柄内侧后端设有环状凹槽;针杆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与环状凹槽相适配的前凸台和后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针柄套装于针杆上并可在针杆上滑动,针柄起保护套作用,在静脉输液针使用前针尖缩在针柄内(产品出厂时已经装配好),保护针尖不损坏、伤人或者伤物。使用时操作人员轻拉针柄后退,当针杆后凸台与针柄环状凹槽配合后,可以按照常规进行输液使用。用后医护人员则顺手向前轻推针柄,针杆前凸台与针柄环状凹槽配合,回复到使用前状态,即针尖缩在针柄内,既保护了病患者的使用安全,也使医护人员以及废弃针头凹收人员免受针头刺伤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输液器用毕后可对用后的针尖进行保护,有效保护病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2、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3、生产中可以手工装配,也可以配置简单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4、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静脉输液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针柄在针杆上滑动的另一种状态。
图3是图1中针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针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针柄,2.针尖,3.针杆,4.软管,5.针座,6.柄翼,7.环状凹槽,8.限位凸台,9.前凸台,10.后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静脉输液针的结构如图1所示,针尖2固定连接于针杆3前端(产品出厂时已经装配完毕),软管4与针座5预先装配好后再和针杆3的后端连接,经过检验后装入包装袋内。针柄2套装于针杆3前部并可在针杆上滑动。参看图2,针柄1外侧面设有柄翼6,针柄内侧后端设有环状凹槽7;针杆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与环状凹槽7相适配的前凸台9和后凸台10(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世保,未经耿世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
- 下一篇:35kV可控放电型线路过电压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