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排气管的触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429.9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6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F01N3/28;F01N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201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排气管 触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特别涉及在机车引擎的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触媒,以净化引擎废气的装置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迎合日趋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坊间业者都会在机车引擎的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触媒转化器,它是由一金属筒体内披覆触媒而成,该触媒通常含有钯(Pd)、铂(Pt)、铑(Rh)等贵金属元素,其中Pd及Pt元素有利于将废气中有害的CO及HC氧化成无害的CO2及H2O,且Rh元素有利于将废气中有害的NOx(氮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N2及O2,据此净化引擎废气,进而减轻废气对外界空气品质的影响。
引擎废气最为理想的空燃比(Air/Fuel)是控制在14.7前后既定范围内,较有利于让废气中有害物质容易与引擎排气管道内的触媒发生氧化及还原反应;此外,机车引擎在冷激活时,较易因油料燃烧不完全而产生过多有害的废气;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进触媒净化废气的效率,通常会在机车引擎冷激活时于触媒转化器前方导入二次空气,使引擎废气的空燃比大于或等于14.7,促使触媒获得充足的O2,以利将CO及HC氧化成CO2及H2O,并于引擎废气中的CO及HC的生成量降低时停止导入二次空气,使引擎废气的空燃比小于等于14.7,以利于触媒将废气中的NOx还原成N2及O2。
然而,上述引擎排气管道内的触媒需借助废气温度的加热作用,使触媒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后,才能顺利与有害废气进行净化(包含氧化及还原)反应;但是,触媒于机车引擎冷激活时并无法立即达到工作温度,会导致大量有害废气排放至外界大气中。
为克服上述问题,中国台湾第M287869号专利已提出一种引擎废气的净化装置,是在消音器内具一后置型触媒转化器,并于消音器与引擎之间的排气前管内具一前置型触媒转化器,于机车引擎冷激活时,让引擎废气先与前置型触媒转化器的触媒进行氧化反应,以提升引擎废气温度,进而促进后置型触媒转化器快速达到工作温度,以有效净化废气;但是,上述前置型触媒转化器是以焊接方式固设于排气前管内,对于孔径仅介于15~30mm的排气前管的有限空间而言,明显较为困难,且设置多个触媒转化器的做法在生产制造上较不经济,亟需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为能克服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机车的15~30mm排气前管孔径的触媒装置,能在机车引擎冷激活时提升触媒有效净化废气中有害物质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排气管的触媒装置,包含设于引擎排气端口与消音器之间的一排气前管,且该引擎排气端口连接一供给二次空气的前置供应管,该消音器内介设至少一触媒转化器,排气前管内靠近前置供应管的一段披覆有触媒,接受前置供应管供给二二次空气以进行引擎废气的净化作用。
如上所述机车排气管的触媒装置,所述消音器内介设的触媒转化器为多个,包含至少一前置型触媒转化器及至少一后置型触媒转化器,且前置型与后置型触媒转化器之间连接一供给二次空气的后置供应管。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机车排气管的触媒装置,包含设于引擎排气端口与消音器之间的一排气前管,且该排气前管连接一供给二次空气的前置供应管,消音器内介设至少一触媒转化器,排气前管内靠近前置供应管的一段披覆有触媒,接受前置供应管供给二次空气以进行引擎废气的净化作用。
其中,所述消音器内介设的触媒转化器为多个,包含至少一前置型触媒转化器及至少一后置型触媒转化器,且前置型与后置型触媒转化器之间连接一供给二次空气的后置供应管。
据此,排气前管内的触媒会接受前置供应管供给二次空气以进行引擎废气的净化作用,特别是在冷车初激活时,可提高引擎废气温度,以促进触媒转化器快速达到净化废气的工作温度。
为能更加详述本实用新型,列举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示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剖示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附加实施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