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公交车位置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418.0 | 申请日: | 200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云;牛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G08C17/00;H05B33/08;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公交车 位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公交车位置的装置,属于公交车定位领域。
背景技术
如果车站能有一个各路公交车的到站预报,会给乘客乘车带来很大的方便,乘客在等候公交车的时候,能够清楚地掌握所等公交车当前所处的位置,从而预测车辆到来的时间以便决定是否换乘其他车辆,或者当到来的一班车较拥挤时决定是否换乘下一班车。
现在国内有些大城市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公交系统,系统能对公交车的位置进行监控,让乘客通过公交站点的智能预报显示屏,了解即将到来的公交车距本站还有多远。有的地方甚至使用了卫星定位系统计算到站时间。但是,这种方法不但成本很高,而且由于公交车行使过程中遇到红灯、交通事故引起堵车等突发性事故,要做到准确的预计到站时间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国内少数大城市开始试用公交智能系统,原理有两种:一种是在每一个站亭都安装了一种信息采集器,公交车上则配有类似“黑匣子”的车载设备,只要一辆车驶入站亭的信号覆盖区内时,其到达及离开时间的信息,就会由站亭自动采集并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后台”的信息管理中心,沿途的众多站亭以此汇报一辆辆公交车的“踪迹”,信息中心经过一系列数据处理,从而快速推算出最近一辆公交车距离乘客等候站亭的时间。另一种是利用卫星定位装置,把卫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计算出到站时间。
显示装置都是在车站设置一中文显示牌,随时显示最近的一辆公交车还有几站到或还有多长时间到。
这种显示方法的缺点:(1)中文显示牌显示信息量有限而且不及时,只显示最近的一辆车的位置,不能显示全部车辆的位置。当即将到来的公交车人多时,乘客无法知道下一辆车的位置,不方便决定是否改乘下一班车。(2)在公交车线路较多的站,显示牌繁忙,乘客无法迅速的找到欲乘车辆的当前位置。(3)这些系统成本很高,目前仅在极少数大城市试用,普及较慢,在中小城市普及更是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公交车位置显示装置显示信息量有限且不及时,成本高的缺陷。并提出了公交车位置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采用的第一种装置为有线装置:这种装置包括电源、多个发光二极管1、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以及线路等部分组成。其中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和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是遥控开关的两个部分,他们共同作用来实现无线控制的功能。发光二极管1设置在站牌上,在所有站牌上每个站名下面分别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1,用发光二极管1的亮灭来显示公交车2所处的位置。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设置在公交车2上,当车到站时按一下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上的按钮,此装置会发出信号来控制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的通断。在每个站牌上分别设置一个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它接收来自遥控开关信号发出端3的信号,并且根据信号来闭合电路,控制发光二极管1的亮。其中控制信号发出端3每辆车上只有一个,而控制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则有多个,分别设置在各个站牌上,将同一路公交车的不同站牌上显示同一站名的发光二极管用线路并联起来,控制此并联电路的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设置在该站名的实际位置的站牌上。公交车2到达某一站,按下车上的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上的按钮,就会控制该站站牌上的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接通,所有站牌上显示该站的发光二极管1亮。其余站的显示方法与此类似。由于遥控范围有限,在该站时不会影响其他站的遥控开关信号接收与控制端4。
多路公交车和同一路车的车辆返回时,可以采用多套此系统,遥控开关可以采用不同的频率,避免遥控开关彼此间的干扰。
遥控开关是实现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市售的带按钮的遥控开关,也可以采用市售的接近开关,车辆到达开关的感应区域内自动接通电路,不用任何人为操作便可以实现该功能,实现公交车位置显示的智能化。
所采用的第二种装置为多按钮无线装置:
无线装置的显示原理与有线装置类似(如附图4),所不同的是各站牌之间没有线路连接,各站之间的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的控制通过遥控的方法。
本装置遥控开关控制信号发出端3为多按钮,包括以下几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