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备血管支架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199.6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琼;陈松;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血管 支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用于制备血管支架的模具。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多数心血管病都是因为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已经成为十分普通的医疗手段。临床应用的血管移植物包括生物血管,人工血管和复合血管。其中,人工合成材料血管主要是由一些非降解性材料制成的,如膨化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造涤纶(Dacron)等,这些材料在替代大内径动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小孔径血管移植中会迅速导致血栓的形成。利用生物可降解聚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是血管移植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其基本想法是将正常的血管相关细胞接种于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在人体内逐步降解吸收的支架上,并通过供应营养使之增殖、分化,在支架材料逐步被降解吸收的同时,形成新的、具有原形态和功能的血管,达到修复和重建功能的目的。在用某些材料制备血管支架的过程中,如果具有一套使用方便、造型精准的模具,必将会使制备工作事半功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用于制备血管支架的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套用于制备血管支架的模具,它包括一具有柱形内腔的组件一,和一可放置于所述组件一柱形内腔中的柱形组件二;所述组件一的一端是敞开的,另一端是封闭的,该封闭端背向所述敞开端延伸出一柱状凹部,形成一与所述柱形内腔相通的凹腔;所述组件二的一端封闭,且在与所述组件一的柱状凹部相应的位置延伸出与该柱状凹腔契合的柱形凸部,所述组件二的另一端设有一封闭环,该封闭环的外径与所述组件一的内腔是过盈配合的。
所述柱状凹部可设在组件一封闭端的中心位置,也可设在封闭端的其它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方便将组件二从组件一的内腔中取出,所述组件二设有封闭环的一端可设有一提拉杆。
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上述模具加工成所需的尺寸,如将组件一的外部直径(D1)设为20-30mm,组件一的内腔直径(D2)设为6-15mm,组件二的直径(D3,即血管支架的直径)设为4-10mm。D2与D3差值的1/2即为血管支架的管壁厚度。组件一内腔的高度(L)也可根据所需血管支架的长度进行调整。
此外,可用多种材料制作上述模具,如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等,优选为聚四氟乙烯。
在使用上述模具制备血管支架时,可将支架材料溶液加入至组件一内,插入组件二,然后沿组件一封闭端向敞开端冷冻,待溶液完全凝固后,将装有溶液的模具从低温环境取出,拔出组件二,最后将装有溶液的组件一置于冷冻干燥机中,真空冷冻干燥,即可得到血管支架。
将血管支架从模具内取出后,可用双面刀片将其修剪至合适尺寸,置于干燥器内待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用于制备血管支架的模具。可以聚羟基脂肪酸酯系列聚合物为材料,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架成型模具制成的轴向单一孔径方向的多孔支架。该血管支架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用车床即可加工而成;2)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模具尺寸进行调节,从而可制备出不同直径、壁厚及长度的血管支架,适用范围广;3)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可实现血管支架的工业化生产,从而满足临床及研究对血管支架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将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血管支架模具组件一的剖面图
图2为血管支架模具组件二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用于制备直径为4mm、长度为20mm、管壁厚度为1mm血管支架的模具的制备
以聚四氟乙烯棒(购自北京市大兴华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材料,用车床加工出如图1、图2所示的血管支架模具,它包括一具有柱形内腔的组件一2(简称“柱模”,见图1),和一可放置于所述组件一柱形内腔中的柱形组件二4(简称“杆模”,见图2);所述组件一的一端是敞开的1(敞开端),另一端是封闭的8(封闭端),在该封闭端的中心位置背向所述敞开端延伸出一柱状凹部5,形成一与所述柱形内腔相通的凹腔;所述组件二的一端封闭,且在与所述组件一的柱状凹部相应的位置延伸出与该柱状凹腔契合的柱形凸部6,所述组件二的另一端设有一封闭环7,该封闭环的外径与所述组件一的内腔是过盈配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