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皮缝合环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029.8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学海 |
主分类号: | A61B17/326 | 分类号: | A61B17/326;A61B17/04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久利 |
地址: | 066000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皮 缝合 环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阴茎包皮过长外科手术的包皮缝合环切器。
背景技术
男性生殖器阴茎包皮过长是泌尿科的常见病症,其可导致多种男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切除手术,其手术通常是使用手术刀和手术剪对过长的包皮进行去除,之后对伤口进行缝合而完成。存在的问题是切除和缝合操作麻烦,导致手术时间过长,出血多,易造成血肿和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难以保证切边整齐并使术后成形美观。现有技术公开有由内、外套体加切刀而组成的环切器,但由于其仅能完成对包皮的环切,在环切完成后仍需进行手工缝合,因此由缝合带来的手术操作麻烦,时间过长,出血过多,易造成血肿和感染及难以保证术后成形美观的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缝合与环切功能于一体,可使手术简单方便,避免发生血肿和感染,并可保证术后成形美观的包皮缝合环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皮缝合环切器,它包括有阴茎套体和包皮衬套,其阴茎套体的前部设置成扩口形状,所述的包皮衬套的后部相对置于阴茎套体扩口内,接于阴茎套体的前端有环形架,在环形架上靠后部位置环周均布有径向扁孔,于扁孔内装配有缝合U型针和配置复位弹簧的缝合压板,在环形架上靠前部位置设有朝向内侧的环形槽,与环形槽相配合有环切旋转套,在旋转套上开设有弹簧置入槽并于旋转套的后端装配有环切刀片,于旋转套的弹簧置入槽内固定设置有控制弹簧,其控制弹簧的后端与环切刀片相连,在旋转套上装配有与控制弹簧配合的刀片下压套,在环形架上装配有径向滑动定位板,与设置于环形架上环周均布的径向扁孔和定位板相对应于包皮衬套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缝合U型针控制凹槽和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阴茎套体上于后部位置设有胀缩缝;所述分别装配缝合U型针和缝合压板的径向扁孔环周均布八个;所述的环切刀片于旋转套的后端呈180°相对设置两个。
本实用新型集缝合与环切于一体,并且采用先缝合后切除的手术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包皮过长外科手术切除和缝合操作麻烦,手术时间长,出血过多,易造成血肿和感染及术后成形难以保证整齐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包皮缝合环切器结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附图,本包皮缝合环切器具有用于套置于阴茎上的阴茎套体1,该套体的前部设置成扩口形状。与阴茎套体1相配置有置于包皮内的包皮衬套2,该衬套2的后部相对置于阴茎套体1前端的扩口内,如附图,衬套2的前端可设置成圆角过渡的内收口形状。于阴茎套体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环形架3,在环形架上靠后部环周均布有径向扁孔,于扁孔内装配有缝合U型针4和配置复位弹簧的缝合压板5,在环形架上靠前部设置有朝向内侧的环形槽,与环形槽相配合于环形架的前面装配有旋转套10,其旋转套上设置有弹簧置入槽和供定位板通过的孔,并于后端装配环切刀片7,在弹簧置入槽内固定装配有控制弹簧8,其控制弹簧8的后端与环切刀片7相连接。在旋转套10上装配有刀片下压套9。在环形架3的前面装配有径向滑动定位板6。与装配缝合U型针4和缝合压板5的径向扁孔相对应于包皮衬套2上设置有缝合U型针控制凹槽12,与设置于环形架上的定位板6相对应于包皮衬套上设置有定位凹槽1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阴茎套体1宜采用弹性橡胶材料成型,并在其后部设置径向胀缩缝13,以方便套置操作。其装配缝合U型针4和配置复位弹簧的缝合压板5的径向扁孔优选环周均布八个,以保证缝合针两两相对,以便于缝合操作,并使缝合针有相对合适的间距。环切刀片7优选于旋转套10的后端呈180°相对设置两个,其优点在于环切刀环切作用点呈180°相互对应,环切作用力均衡,且环切时,刀片旋转180°,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板6亦可选择呈180°相对设置两个,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定位板6与环形架采用滑动配合装配,并在其上开设供弹簧8进入的槽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学海,未经陆学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