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通畅的蓄电池盖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2919.7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1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忠;邓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通畅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蓄电池部件,特别是在蓄电池40°倾斜充电时可保持通畅排气的铅酸蓄电池盖,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一般由多个单格电池组成,各单格电池中装有硫酸电解液,使用过程中要求各单格电池之间相互通气但不能串液,液体不能外溢,且当蓄电池整体倾斜时仍应满足上述要求。为此,蓄电池盖在回流孔周围要设置迷宫、挡酸板等结构以减少电解液的流失。通常当蓄电池与正常安装位置倾斜不超过某一角度时,短时间内可保证无电解液由滤气孔中溢出。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发生电解液溢出,如蓄电池在某个方向上发生40°倾斜充电时,电解液淹没各单格中的排气回流孔,气体因正常排出通道被堵塞,则夹带着酸液一起由蓄电池盖上的滤气口溢出,造成电解液流失。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蓄电池盖的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即:由于受到蓄电池盖结构尺寸的限制,无法在电池中心线上安排足够尺寸的出气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在蓄电池处于40°倾斜充电状态下保持排气无阻、有效防止酸液外泄的排气通畅的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排气通畅的蓄电池盖,由大盖和排气盖组成,二者对接面热封,大盖、排气盖对应蓄电池槽体单元形成单格,其特别之处是:所述各单格内设有两个排气回流孔,一个为较大的母孔,另一个为较小的子孔,所述子、母孔间由连接通道连通。
上述排气通畅的蓄电池盖,所述蓄电池盖中部各单格中的子孔中心位于蓄电池盖长度方向中心线上。
上述排气通畅的蓄电池盖,所述母孔为圆形孔,位于各单格中部,所述子孔为方形孔,位于排气通道上,所述各单格中子孔与母孔中心在蓄电池盖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上均不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蓄电池排气孔设置在中心线的一侧,在倾斜充电状态时有可能淹没排气孔,造成酸液溢出问题做了改进,采用各单格内子、母双排气回流孔的设计,巧妙安排子、母孔的位置,使蓄电池无论在哪个方向40°倾斜充电,均可以保证有一个孔通畅排气,因而可有效避免气体裹胁酸液溢出的现象。经此改进,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蓄电池上后,可使蓄电池排气顺畅、防倾斜溢酸能力加强,蓄电池使用安全性和耐用性得以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盖的结构示意图(去掉排气盖后);
图2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气盖的结构示意图(与大盖热封面)。
图中各部件标号表示如下:1.大盖;2.单格;3.母孔;4.连接通道;5.排气通道;6.子孔;7.排气盖;8.蓄电池盖长度方向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由大盖1和排气盖7组成,二者对接面热封后形成蓄电池盖,大盖、排气盖对应蓄电池槽体单元形成六个单格2。
参看图1、图2,各单格2内设有两个排气回流孔,一个为较大的母孔3,母孔为圆形孔,它位于各单格空间宽敞的中部,为主排气回流孔;另一个为较小的子孔6,子孔为方形孔,位于排气通道5上,子、母孔间由连接通道4连通。
仍参看图1、图2,处于蓄电池盖中部各单格中的子孔中心位于蓄电池盖长度方向中心线8上。各单格中子孔与母孔中心在蓄电池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上均不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各单格内设置两个排气回流孔,且两孔中心不相对应、子孔中心位于蓄电池盖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的设计,无论蓄电池在哪个方向处于40°倾斜充电状态下时,若其中一孔被淹没,则另一孔仍可正常排气,因而可有效避免气体裹胁酸液外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