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2910.6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21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邢伟荣;秦佩玲;赵晓卫;林再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钢铁(集团)锻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1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机 压力 变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属于卷板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卷板机以对称式为主,由于上辊较长,在卷制过程中使上辊受到很大的向上的弹性变形,两下辊受到很大的向外侧下方的弹性变形,从而使卷制的板材挠度控制不好,出现卷制后的板材曲率半径不一致,对于获得某一个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只有一种最佳厚度的板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上下辊均设置有反压力变量装置的卷板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为: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主要包括下横梁1、传动部分2、立柱3、上辊6、下辊7、上横梁9,其结构是:在上辊6的上方设置有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在下辊7的下方外侧设置有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且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和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的结构相同。
上述的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主要包括:油缸10、斜铁11、斜铁连接体12、轴承体13、上支撑辊14和弹性压紧装置15,其结构为:上支撑辊14通过轴承体13、斜铁11和弹性压紧装置15固定在上横梁1的下方,上支撑辊14的外表面与上辊1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斜铁11位于轴承体13和上横梁1之间,斜铁11之间通过斜铁连接体12和螺钉固定在一起,两端的斜铁11分别与油缸10伸缩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反压力变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上辊6的上方设置有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在下辊7的下方外侧设置有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且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和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的结构相同,使上下辊都具有预防弹性变形,且变形量可以调节,从而提高了卷制后的板材挠度,使其板材曲率半径基本一致;
2、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的结构为:上支撑辊14通过轴承体13、斜铁11和弹性压紧装置15固定在上横梁1的下方,上支撑辊14的外表面与上辊1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斜铁11位于轴承体13和上横梁1之间,斜铁11之间通过斜铁连接体12和螺钉固定在一起,两端的斜铁11分别与油缸10伸缩端相接触。多个斜铁11自外向内排列,其斜面角度逐渐增大,从而使上下辊的任意位置的变形量都能调节到基本一致,整个调节工作只需使油缸10的伸缩端左右移动即可,非常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A-A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局部视图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A-A剖视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局部视图B的放大图,图中,卷板机反压力变量装置,主要包括下横梁1、传动部分2、立柱3、上辊6、下辊7、上横梁9,其结构是:在上辊6的上方设置有六组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在下辊7的下方外侧设置有与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位置相对应的六组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且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和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的结构相同,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固定在上横梁9上,下辊反压力变量装置8可移动地连接在下横梁1上。
上辊反压力变量装置5主要包括:油缸10、斜铁11、斜铁连接体12、轴承体13、上支撑辊14和弹性压紧装置15,其结构为:上支撑辊14通过轴承体13、斜铁11和弹性压紧装置15固定在上横梁1的下方,上支撑辊14的外表面与上辊1的外圆周面相接触,斜铁11位于轴承体13和上横梁1之间,其数量也为六组,斜铁11之间通过斜铁连接体12和螺钉固定在一起,斜铁连接体12有5组,两端的斜铁11分别与油缸10伸缩端相接触。弹性压紧装置15由长螺杆、弹簧和螺母组成,油缸10固定在上衡量9上,斜铁11为一面水平,另一对称面为一定角度的斜面,六组斜铁11自外向内其斜面角度逐渐增大,当工作辊工作时,其变形量较小时,可以使两个油缸10同时向左移动,减小斜铁支撑的厚度,当变形量较大时,可以使两个油缸10同时向右移动,增大斜铁11的支撑厚度,从而调节上下辊的变形量,消除上辊和下辊的弹性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钢铁(集团)锻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治钢铁(集团)锻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拖拉机传动装置
- 下一篇:牙色饰面复合金属圆管正畸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