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薄板、中板光谱立面测量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887.0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7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1 | 分类号: | G01N21/71;G01N21/25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1000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薄板 中板 光谱 测量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谱测量工具,具体为一种金属薄板、中板光谱立面测量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锈钢、普钢、铜、铝等金属板材生产轧制过程中,采用煤气加热,往往会造成板材表面部分化学成分改变,但是人们通常选取板材表面部分作为检测样品,这样使得检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针对上述问题,人们开始选取板材断面部分作为检测样品,即采用立面测量,这样得到的结果才具有代表性,上述两种测量方法所采用的仪器大都为光谱仪,当板材厚度大于20mm,为厚板时,将其放入光谱仪的激发室内,可进行正常检测;当板材厚度为10-20mm(为中板)和厚度小于10mm(为薄板)时,由于板材较薄,放入激发室后无法密封火花台,不能顺利激发,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金属中板、薄板在采用光谱仪进行立面测量时,由于板材较薄,放入激发室后无法密封火花台,不能顺利激发,使检测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提供一种金属薄板、中板光谱立面测量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金属薄板、中板光谱立面测量辅助装置,包括用于夹持金属板材样品的左夹持块和右夹持块,两个夹持块相对应的一侧端面分别开有半圆形凹槽,两个半圆形凹槽对接构成圆柱形凹槽;该装置还包括用于紧固两个夹持块的空心壳体,空心壳体对应侧面上分别开有至少一个螺孔,螺孔内贯穿设置与其相互配合的螺栓。测量时,首先在金属薄板、中板断面截取一小块样品,将样品立面夹固在两个夹持块形成的圆柱形凹槽内,并且在凹槽内充满保护气体,然后将两个夹持块与样品放置于空心壳体内,通过两侧的螺栓将夹持块紧紧固定,这样可实现对薄板、中板立面的辅助加宽,盖严并密封光谱仪的火花台,使样品可以顺利激发,而且保证不激发辅助装置,填补了光谱分析的空白。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型号的光谱仪配合使用,采用光谱仪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步骤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实施的。
为了更好的与光谱仪配合使用,所述的半圆形凹槽的直径为8-12mm,优选为10mm,所述两个夹持块的长为50-60mm,宽为10-14mm,高为15-18mm,优选为55mm,12mmm,16mm,这样就与光谱仪的激发室大小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填补了光谱仪取法检测金属薄板、中板立面的空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中:1-金属板材样品 2-左夹持块 3-右夹持块 4-半圆形凹槽 5-空心壳体 6-螺孔 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金属薄板、中板光谱立面测量辅助装置,包括用于夹持金属板材样品1的左夹持块2和右夹持块3,两个夹持块相对应的一侧端面分别开有半圆形凹槽4,两个半圆形凹槽对接构成圆柱形凹槽;该装置还包括用于紧固两个夹持块的空心壳体5,空心壳体5对应侧面上分别开有两个螺孔6,螺孔6内贯穿设置与其相互配合的螺栓7,所述的半圆形凹槽4的直径为10mm,所述两个夹持块的长为55mm,宽为12mm,高为16mm,半圆形凹槽的深度小于夹持块的高度,这样才能形成不通透的圆柱形凹槽,保护气才能充满凹槽,确保只能激发样品,而无法激发辅助装置,使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具体测量时,首先在金属薄板、中板断面截取一小块样品,厚度为1-9mm,长、宽分别为2×2cm,将样品立面夹固在两个夹持块形成的圆柱形凹槽内,并且在凹槽内充满保护气体,然后将两个夹持块与样品放置于空心壳体内,通过两侧的两组螺栓将夹持块紧紧固定,即可将上述装置放置在光谱仪的激发室内进行测量。上述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立面、夹持块相对侧面光滑平整、接触紧密,这样才能密封好火花室,此外放置位置确保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