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绕线机绕丝及脱模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2597.6 | 申请日: | 200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1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张小燕;王卫华;张建军;赵晓东;李庆亮;王磊;马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奇 |
| 地址: | 030024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绕线机绕丝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专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线圈绕线机的绕丝及脱模机构,它主要应用在绕制电声行业各种各样的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尚无其它厂商研制成功用于小线径(线径φ0.05mm以下)的全自动空心绕线机;国外多数机器都采用绕线模具和绕线脱模机构为一体型,此结构为更换绕线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拆换很多零件,才能更换;其脱模机构为分开数个小块,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设备过于笨重,稳定性差,对加工、装配要求都很高,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绕线机的绕线脱模机构,它克服了现有绕线和脱模机构的结构复杂,不够紧凑,稳定性差,对加工装配要求高的缺点,并且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全自动绕线机绕丝及脱模机构,包括固定在绕线机主体上的推丝气缸架6、导向轴套9和气缸固定板19,所述的导向轴套9中设置有导向轴8,该导向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中间板10,导向轴8内活动设置有外回转轴7,外回转轴7可在导向轴8内围绕X轴自由转动,外回转轴7的一端与同步带轮11固定连接,外回转轴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夹板5,在夹板5的孔31和外回转轴7头部孔38中设置有芯轴4,该芯轴4通过键23与外回转轴7配合,使其与外回转轴7一起围绕X轴转动,芯轴4的芯头27可通过夹板5的中央孔31伸出和缩回,芯轴4内设置有孔30,在孔30和外回转轴7的孔35中设置有内回转轴22,内回转轴22的一端32与芯轴4内的孔30配合,另一端穿过直线轴承23,内回转轴22的端头34与小深沟球轴承24配合,小深沟球轴承24设置在滑动轴承座25中,滑动轴承座25设置在连接件12中,滑动轴承座25的右端41与弹簧26连接,弹簧26的另一端与气缸连接件15连接在一起,气缸件15与连接件12固定连接,连接件12与导向板13固定连接,导向板13通过轴承设置在导轨14上并可沿导轨14左右移动,气缸16通过连接件15、弹簧26及内回转轴22实现芯轴4的左右移动;在中间板10设置在导轨14和导轨18上并可沿这两导轨左右移动,固定在气缸板19上的气缸20的输出轴与中间板10固定连接,可推动中间板10左右移动。
所述的导向轴套9中设置有铜套40。
所述的导向轴8上设置有浅环形槽29;所述的芯轴4的芯体28上设置有平面29。
该产品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加工容易、成本低,应用在绕线机上,实现了绕丝和脱模的速度,提升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轴4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板5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回转轴2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回转轴7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轴8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铜套9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轴承座25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1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事实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捉头像的视频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老化前的充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