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2517.7 | 申请日: | 2007-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7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礼;赵树水;宋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州市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云海 |
| 地址: | 0532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监控器 检测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脉输液监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输液监控器的检测、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中的静脉输液监控器与其所附加的的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为独立的两部分构成,因此不仅存在着结构复杂的缺陷,而且还会给操作使用带来十分的不便;另外用于固定静脉输液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机构为两个弧形状体构成的固定弧状夹,使用时所夹紧的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由于容易滑动而经常发生脱落现象,导致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其结构包括有设定有显示器面和控制面的壳体及用于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所述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设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并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内壁上设定有若干凸块。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壳体侧的中部设定有缺口,该缺口将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分为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的上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上下两层尖状凸块;所述的上下两层凸块各为均匀设置的三个或四个;所述的下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上下两层凸块;所述的上下两层的凸块各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与壳体为一体结构,并且壳体一侧的中部设定有缺口,将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分为上卡槽和下卡槽,便于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入和拆出,因此使用和操作十分方便;其二,由于在卡槽中设定有上下两层尖状凸块,因此可以夹紧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有效避免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脱落而造成医疗事故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中检测卡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中控制卡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的结构包括设定有显示器面1和控制面2的壳体3,在该壳体的左侧(或右侧)的中部设定有一凹形槽4,该凹形槽将用于固定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管的卡槽分为上卡槽5和下卡槽6两部分。在用于固定茂菲氏滴管的上卡槽内壁上设置有上、下两层凸块环7,每一层(如图2所示)为均匀分布的三个或四个尖形凸块8,使用时该三个或四个尖形凸块将茂菲氏滴管卡住。在用于固定输液管的下卡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上、下两层凸块环10,如图3所示该凸块环为两个尖形凸块9构成,使用时将输液管塞入卡槽,两个尖形凸块9实现对输液管的卡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州市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冀州市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