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02253.5 | 申请日: | 200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2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永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23/00;H05B37/00;H01L3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 地址: | 055550河北省宁晋县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大功率 led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交流电为电源的高性能LED照明灯,属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ED照明灯属于冷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可节电80%)、使用寿命长(可达5万到10万小时)、环保(眩光小,无辐射,灯内不含汞元素,使用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光色柔和、光照度均匀以及照射面积大等优点。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突破和蓝、绿、白色光LED的问世,半导体照明工具有望替代传统白炽灯、日光灯、卤素灯的主导地位,成为照明行业的主流产品。目前,LED照明灯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一般都使用直流电源进行供电,使用不便,若用太阳能作路灯电源又有制造成本高的弊病;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对安装、散热等问题要求又较为苛刻,这些因素使LED照明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于推广应用的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由依次连接的AC-DC电源变换电路、LED驱动电路和LED发光二极管构成,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焊接于铝基印刷线路板2上,LED发光二极管与铝基印刷线路板2之间涂敷导热硅脂层。
上述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所述LED驱动电路由恒流模块IC、电感L和反馈电阻Rf组成,恒流模块IC采用LM3402,所述恒流模块IC的VIN、GND端分别接于AC-DC电源变换电路的直流输出正、负极,其SW端依次经稳流电感L、LED发光二极管、反馈电阻Rf接电源负极,反馈电阻Rf上的反馈信号接恒流模块IC的CS端。
上述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增设散热片1,所属散热片1固定于铝基印刷线路板2的背面,两者之间涂敷导热硅脂层。
上述交流大功率LED照明灯,所述LED发光二极管设置多组,每组串联连接1-6个LED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的组数与LED驱动电路的数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利用AC-DC电源变换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由恒流模块IC以恒定的电流向LED发光二极管供电,可确保LED亮度均匀和使用寿命较长。LED二极管焊接在铝基印刷线路板上,铝基印刷线路板通过导热硅脂与电子散热器连接,以保证LED管工作温度限定在55℃以下。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以交流电作为LED照明灯的供电电源,降低了供电成本,而且结构合理,性能可靠、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2是LED发光二极管、铝基印刷线路板和散热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为:1.散热片,2.铝基印刷线路板,3.铝基板,4.绝缘层,5.印刷电路层,LED.发光二极管,IC.恒流模块,AC-DC.交直流变换电路,L.稳流电感,Rf.反馈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AC-DC变换器把220V或380V交流市电转换为0-100V直流电,AC-DC变换器可采用AC220S(D)XXDC-XW型交直流变换器模块,或其他功能相近器件;AC-DC变换器输出的0-100V范围内直流电压输入到恒流模块LM3402模块的输入端,由LM3402将已调整合适的电流加到大功率LED灯管上,点亮LED灯。本实用新型中的LED驱动电路也可以采用恒压模块。
参看图2,LED发光二极管焊接于铝基印刷线路板2上,LED发光二极管与铝基印刷线路板2之间涂敷导热硅脂层。散热片1固定于铝基印刷线路板2的另一面,它们之间涂敷导热硅脂层。以保证LED管工作温度限定在55℃以下。
本发明采用的铝基印刷线路板,是在铝制板上涂敷绝缘层,再在其上粘敷铜箔,并腐蚀出电路,这种线路板散热能力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永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永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