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抱锁紧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110.4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董久赤;董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久赤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B21B3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刘伟 |
地址: | 050061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抱锁紧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锁紧缸,尤其是冶金行业中轧机与轨座间的固定锁紧缸,属固定锁紧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短应力高刚度轧机在冶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机列底座与轨座之间快速更换固定,多采用液压锁紧缸作为固定装置。机列底座安置在轨座上后活塞杆外伸,杆外端的锁紧斜面挤压在轨座的锁紧斜面上,将机列底座固定在轨座上,更换时活塞杆回缩,松开锁紧面,使机列底座得以脱离轨座。此缸中活塞杆为单杆活塞杆,活塞外伸受力面为不带杆端的完整圆面,回缩受力面为带有活塞杆的环形面,为确保锁紧力,活塞杆直径较大,环宽很窄,回缩受力面小,回缩力小,回缩时常发生活塞杆难以顺利回缩,锁紧斜面抱死现象,常需借助人力捶击才能使其活塞杆顺利回缩退回,不仅增加了换装操作耗时、劳动强度及成本,还常因此易损坏锁紧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抱锁紧缸,以消除现有锁紧缸使用中活塞杆难以顺利回缩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抱锁紧缸,构成中缸体、活塞、活塞杆及左、右腔进油孔,活塞杆外端为锁紧斜面,其改进在于,在活塞杆的体内增设柱塞孔及柱塞、体根部增设柱塞进油孔。
为方便加工,上述防抱锁紧缸,所述柱塞孔延伸到活塞上,活塞左端增设堵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性:
1.在活塞杆中增设柱塞后,回缩受力面为原有环形面加上柱塞圆截面,回缩受力面大幅度增加,回缩作用力大幅度提升,有效消除了活塞杆难以顺利回缩的缺陷;
2.增设柱塞后,活塞杆的锁紧斜面为中空的环形斜面,有利于与底座斜面之间的紧密接触,同时,由于活塞的圆截面面积并没有改变,故锁紧推力没有丝毫的减弱,对使用功能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3.在较大直径活塞杆中增设柱塞后,使因活塞杆直径大导致的环宽窄的不利回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构思非常巧妙,改动设计科学简便,不涉及缸体、活塞及整体构造,易于实施;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高锁紧缸工作的可靠性,对轧钢机列的安全运行及缩短更换时间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并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松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号为:1-缸体、2-活塞、3-活塞杆、4-左腔进油孔、5-右腔进油孔、6-锁紧斜面、7-柱塞孔、8-柱塞、9-柱塞进油孔、10-润滑孔、11-底座、12-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左腔进油孔4位于缸体1左端的缸盖中心,右腔进油孔5位于缸体右方缸壁上,活塞2与活塞杆3为一体结构,改进后在较粗直径的活塞杆3的体内增设了柱塞孔7及柱塞8,活塞杆3的根部增设柱塞进油孔9。活塞2的右腔通过柱塞进油孔9与8-柱塞的左腔相通。活塞杆3外端的锁紧斜面6改进前为实心面,改进后为空心面。
参阅图1。为方便加工,柱塞孔7可延伸到活塞2上,然后通过堵盖12使柱塞孔7成为盲孔。
参阅图1、2、3、4。锁紧时,液压油从左腔进油孔4进入活塞2的左腔,作用于活塞左端面上的锁紧推力推动活塞2及活塞杆3右行外伸,锁紧斜面6如图3所示挤压在底座11斜面上,实现锁紧固定;松开时,液压油从右腔进油孔5进入活塞2右端的环形腔,作用于环形面上的较小回缩力推动活塞2及活塞杆3左行回缩,同时,环形腔的液压油由柱塞进油孔9进入柱塞8的左腔,作用于柱塞上的顶力向外顶出柱塞8,柱塞8的垂直外端面如图4所示抵靠底座11的垂直面,柱塞顶出,此时作用于柱塞上的向外顶力开始反向作用于活塞2上,加入推动活塞杆回缩推力中,使回缩力因此大增,从而确保活塞杆顺利回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久赤,未经董久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醇制汽油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改进带式压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