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纱机下皮圈的张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788.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裘永清;刘钢;杨卫萍;董俊明;唐海庆;高志毅;高小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86 | 分类号: | D01H5/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机 下皮圈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纺纱机,具体涉及一种纺纱机下皮圈的张紧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纺纱机上,牵伸部件的中罗拉大部分采用长短皮圈装置,下皮圈为长皮圈,需要将其进行张紧。张紧采用的方法是在两个罗拉座之间安装一个横杆,使用穿在横杆上的扭簧和张力架进行张紧下皮圈。但横杆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在改变纺纱工艺,中罗拉移动时下皮圈在下销上和中罗拉上的包角就会变化,当中罗拉前移时,下皮圈在下销上的包角就会增大,从而使下皮圈受到下销的磨擦力增大,而同时下皮圈在中罗拉上的包角会减小,这样就会使打滑的机率增大。而且下皮圈在下销上的包角过大,是造成下皮圈容易在下销与中罗中间堆积而被挤住的主要原因。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要提供一种纺纱机下皮圈的张紧装置,避免下皮圈在下销上包角过大,以减少下皮圈打滑以及被挤住而造成的成纱质量不好以及零件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纺纱机下皮圈的张紧装置包括:罗拉座1、张力架2、张力架支杆3、扭簧4、张力杆安装板5、螺钉6、下皮圈7、中罗拉滑座8、中罗拉9、下销10,中罗拉9和下销10设置在中罗拉滑座8上,中罗拉滑座8设置在罗拉座1上,张力架2通过扭簧4与张力架支杆3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罗拉座1的 加强筋上设置有一个长孔11,长孔11上设置有张力杆安装板5,张力杆安装板5上设置有两个螺钉孔,一个为圆孔,一个为长孔,张力杆安装板5通过螺钉6设置于罗拉座1上,张力杆安装板5在罗拉座1上移动的角度为45度至55度,张力杆安装板5通过张力架支杆3设置有张力架2,扭簧4设置在张力架支杆3上,扭簧4和张力架支杆3同时设置在张力架2上,张力架2、中罗拉9和下销10通过下皮圈7连接,张力架支杆(3)与中罗拉(9)在45度角上的中心距 L为30毫米至6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张力架2可以在45度角的直线范围上进行调节,可以根据中罗拉位置不同而置于不同位置,并可以使张力杆安装板5在45度至55度范围内旋转,不论中罗拉9的位置如何移动都能使下皮圈7在张紧时的张紧角度和张紧力都相同;可以通过调节张力架安装板5的位置,使下皮圈7在中罗拉9上的包角增大,减少下皮圈7在中罗拉9上打滑机率;减小了下 皮圈7在下销10上的包角,减小了下皮圈7转动时的磨擦力,有利于减少下皮圈7因转动不灵活而被挤在下销10与中罗拉9之间的机率。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零件罗拉座1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零件张力杆安装板5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所示:这种皮圈张紧装置包括罗拉座1、张力架2、张力架支杆3、扭簧4、张力杆安装板5、螺钉6、下皮圈7、中罗拉滑座8、中罗拉9、下销10,中罗拉9和下销10设置在中罗拉滑座8上,中罗拉滑座8设置在罗拉座1上,张力架2通过扭簧4与张力架支杆3连接,在罗拉座1的加强筋上设置有一个长孔11,长孔11上设置有张力杆安装板5,张力杆安装板5上设置有两个螺钉孔,一个为圆孔12,一个为长孔13,张力杆安装板5通过螺钉6设置于罗拉座1上,张力杆安装板5在罗拉座1上的角度为45度,张力杆安装板5通过张力架支杆3设置有张力架2,扭簧4设置在张力架支杆3上,扭簧4和张力架支杆3同时设置在张力架2上,张力架2、中罗拉9和下销10通过下皮圈7连接,L为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中客户端获得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信息的方法
- 下一篇:樱桃腐烂病预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