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温空调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1712.8 | 申请日: | 2007-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61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文;张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乐文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100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温 空调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空调,具体地系一种利用地温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约电能,充分利用地下恒温,出现了若干关于地温空调的报道。2005年3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了一项专利号为:ZL200420024867.2、公告号为:CN2684065Y、名为《地温空调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结构包括:放于室内的风机、埋于地下的热交换器以及连接在风机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热交换器采用中空板状散热片,若干散热片相互间串联连接,连接管路为由中央芯管和其外层套管构成的同心管。其存在的不足是:结构散乱不紧凑,不便于安装;空气进入热交换器后降温造成的冷凝水会沉积在热交换器中,长时间会堵塞管道,影响使用;热交换器直接与土壤接触,热交换效率低,影响空调效果;采用室内风机促使空气的循环流动,一是风机浪费电能,二是风机自身产生热量,不利于夏季空调的降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地温空调,其结构合理紧凑,不易损坏,热交换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热交换器、排风管、进风管、风机,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包括有外壳及其内部的上隔板、下隔板、若干交换管、热交换介质以及出风管,在外壳内腔中,上隔板上方为上端腔,下隔板下端为下端腔,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为交换腔,进风管与上端腔连通,交换管联接于上隔板、下隔板之间,并分别与上端腔、下端腔连通,交换腔中设有热交换介质,出风管下端与下端腔连通,上端与外壳外部的排风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开启风机,空气由进风管导入上端腔,再由若干根交换管导入下端腔,再经出风管排出进入排风管,通向室内使用。热交换器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整体,便于安装,由外壳保护,不易被损坏;若干根交换管通过热交换介质、外壳与土壤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设有下端腔是便于储存并适时排放交换管流下的冷凝水,以避免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中标记:1-热交换器、2-排风管、3-进风管、4-风机、5-外壳、6-上隔板、7-下隔板、8-交换管、9-热交换介质、10-出风管、11-上端腔、12-下端腔、13-交换腔、14-蓄电池、15-太阳能板、16-排风口、17-进风口、18-排水装置、19-保温套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热交换器1、排风管2、进风管3、风机4,热交换器1包括有外壳5及其内部的上隔板6、下隔板7、交换管8、热交换介质9以及出风管10,在外壳5内腔中,上隔板6上方为上端腔11,下隔板7下端为下端腔12,上隔板6与下隔板7之间为交换腔13,进风管3与上端腔11连通,若干交换管8联接于上隔板6、下隔板7之间,并分别与上端腔11、下端腔12连通,交换腔13中设有热交换介质9。排风管2上设有风机4,出风管10下端与下端腔12连通,上端与外壳5外部的排风管2连通。为节约电能,风机4与蓄电池14和太阳能板15联接。出风管10贯穿于外壳5内腔中心。排风管2的排风口16位于室内,进风管3的进风口17也位于室内,这样可以将室内空气进行互换,空气调节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下端腔12设有排水装置18;热交换介质9采用水;为避免出风管10上部与上端腔11中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可在出风管10上部装有保温套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乐文,未经张乐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7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径式铠装热电偶
- 下一篇:自然能户外机柜空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