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烧车式炉排常压型煤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607.4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4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德生;郑秀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秀岭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00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烧车式炉排 常压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商业经营场所、洗浴中心以及不能统一供暖的居民楼、办公楼使用的机烧车式炉排常压型煤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机烧型煤锅炉都是链条炉排,装煤时需要司炉工一块一块的往炉条上摆煤,费时费工,炉条使用寿命短,炉条损坏后需停炉才能维修,经济效率低。另外炉膛的炉拱为现浇拱,维护费用高,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车式炉排代替链条炉排,用耐火混凝土预制拱代替现浇拱,维修方便,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的机烧车式炉排常压型煤锅炉。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烧车式炉排常压型煤锅炉,包括锅炉本体,位于锅炉本体上部的锅炉筒体,位于锅炉筒体下部的炉膛,设置在炉膛两边的炉门及提升装置,焊接在锅炉筒体两侧的前烟箱、烟道和后烟箱,烟管与前后烟箱连通,前烟箱与进烟口连通,进烟口与炉膛连通,后烟箱与烟道连通,锅炉本体置于锅炉基础上,锅炉基础上设有铁轨,其结构要点是,
a、由车架、车轮和耐热铸铁炉排组成的车式炉排位于炉膛内,其中车架的上部有用铸铁支架支撑固定的板式炉排,下部安装有车轮,该车轮置于铁轨上,每节车式炉排的前后端分别依次用封堵件密封;
b、前横推车位于前炉门的外部,置于横向设置的铁轨上,前横推车的横梁上安装有推进器;
C、炉膛为三层结构,依次是外皮、矿渣棉保温层、耐热混凝土预制件;
d、锅炉基础设置有多条与车式炉排相匹配用于通风及清细灰的横置的通风沟;
e、炉门传动装置安装在锅炉本体的两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锅炉的炉排为车式炉排,入煤出灰用推进器操作,推进器从前炉门将装好煤的车式炉排推进,最后端的被烧成灰的车式炉排自动被推出炉膛。整个过程为机械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的显著优点在于,劳动强度低,节省劳动力,炉排为车式并在炉外循环使用所以更换方便无须停炉,弧线型的耐火混凝土预制拱拆装方便,维修容易,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切面剖视图。
图3是位于本实用新型炉膛外侧的耐火混凝土预制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位于本实用新型炉膛中间部位的耐火混凝土预制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式炉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车式炉排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推煤用的前横推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前横推车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推进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推进器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锅炉基础示意图。
图中,后横推车1,后炉门2,后烟箱3,烟道4,轴流引风机5,锅炉筒体6,炉门提升机7,前烟箱8,耐热混凝土预制件9,前炉门10,前横推车11,铜滑线12,滑线器13,隔风槽铁14,通风沟15,锅炉基础16,车式炉排17,铁轨18,横车车轮19,推进器20,定位器活动侧21,横车铁轨22,横车推柄23,横车车架24,横车减速机25,横车减速机机架26,横车电机27,车轮28,薄铁板29,板式炉排30,铸铁支架31,车架32,齿轮33,C型槽34,偏心块35,C型槽支架36,C型槽轴承37,销齿齿条38,链轮39,轴40,轴承座41,推进器机架42,矿渣棉保温层43,石棉板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锅炉筒体6,位于锅炉筒体下部的炉膛,设置在炉膛两侧的前炉门10和后炉门2,焊接在锅炉筒体6两侧的前烟箱8、烟道4和后烟箱3,车式炉排17,推进器20,前横推车11,轴流引风机5等组成。
参见附图1,烟管与前后烟箱8、3连通,前烟箱8位于锅炉筒体6的前部与进烟口连通,进烟口与炉膛连通,后烟箱3位于锅炉筒体6的后部与烟道4连通,烟道4上安装有轴流引风机5,锅炉本体置于锅炉基础16上,如图13,锅炉基础16由多条隔风槽铁14组成,多条隔风槽铁14之间设有横置的通风沟15,通风沟15,与车式炉排相匹配用于通风及清细灰,铁轨18位于锅炉基础16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秀岭,未经郑秀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