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炉烟气净化及热量利用采暖设施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1444.X | 申请日: | 200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8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杰 |
| 主分类号: | F24D5/02 | 分类号: | F24D5/02;F24B1/02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 地址: | 0309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烟气 净化 热量 利用 采暖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取暖的设施,尤其是一种把燃煤炉烟气净化通入室内地下烟气通道为房间供暖的设施。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各种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温度达几十度甚至几百度,带有大量的热能,目前这部分余热大都没有被利用,而是随着烟气通过烟道直接排到大气中,同时烟气中还有大量的粉尘、CO、CO2,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大气环境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北方地区在冬季又要取暖,取暖多采用锅炉热水进行,这种取暖方式需要在室外安装锅炉、室内安装水管和暖气片,造价较高,耗能也大。也有直接在室内安置燃煤炉取暖,需设置铁皮烟囱直通室外进行排烟,炉渣清理在室内进行,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取暖效果也不好,很容易造成CO中毒。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燃煤炉烟气净化并利用其中所含热量进行取暖,且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空气和环境卫生的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煤炉烟气净化及热量利用采暖设施,在居室的墙体内设有烟囱,在室内和/或室外设有燃煤炉,所述燃煤炉的烟气出口与烟囱连通,其特征在于燃煤炉烟气出口是通过居室地面以下设置的烟气通道与烟囱连通的。
所述的地面以下的烟气通道设有直通室外的开口,开口处设有控制阀门。
所述的烟囱其进烟口上沿低于烟气通道顶部。室内燃煤炉置于地面以下,炉体采用砖石结构砌筑而成。
所述的燃煤炉的灰室出口位于室外,在火口处配备有CO2压制燃烧具。
所述的CO2压制燃烧具其特征为一个能盖在火口上的盖板,盖住火口后利用煤燃烧产生的CO2来控制煤的燃烧。
室外燃煤炉置于地面以下,炉体外面包裹石棉保温层,室外燃煤炉烟囱和室外的地下烟道交接处安装有CO2压制燃烧具,烟囱与除尘室相通。
所述的CO2压制燃烧具为一烟气控制阀门。在除尘室内设有挡尘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室内不用炉具和铁皮烟囱,不用安装水管和暖气片,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节约燃料,较现有炉具及小水暖锅炉有效节煤15-50%以上。CO2压制燃烧具控制燃烧法,改变了常规的断氧控制法,不仅能提高煤的燃尽度而且有效减少CO的产生。室外水暖锅炉外面包裹石棉保温层能防止炉体热量的散失,应用CO2压制燃烧具可有效制止闷火后锅炉热水的冷却。灰室开口位于室外,燃烧所需的氧气由室外供给而不用消耗室内的氧气,灰渣清理也在室外进行,可有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易发生CO中毒。烟气净化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燃煤炉烟气净化及热量利用采暖设施平面布置图
图2燃煤炉烟气净化及热量利用采暖设施烟囱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燃煤炉烟气净化及热量利用采暖设施,在室内在地面以下安置燃煤炉3,炉体采用砖石结构砌筑而成,燃煤炉3的烟气出口13与室内地面以下的烟气通道2相连,地下烟气通道2用砖砌成,采用循环往复的形式相互贯通,在烟气通道2的末端墙壁内预置烟囱1。如图2所示,烟囱1的进烟口12的上沿低于烟气通道2顶部,能够保证烟气停留在室内地面以下的烟气通道上层而不是通过烟囱尽快的排出,有效提高居室的采暖效果。烟气通道2设有直通室外的开口5,开口5处设有控制阀门6。燃煤炉3的灰室4出口位于室外,有利于保持室内卫生。燃煤炉3的火口处配备CO2压制燃烧具11,所述的CO2压制燃烧具为一个能盖在火口上的盖板,盖住火口后使煤燃烧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限制了炉内燃煤的进一步燃烧,从而达到控制燃烧的目的。
当室外安装有燃煤炉9时,将其安置于地面以下,炉体外面包裹石棉保温层,可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燃煤炉9的烟囱与除尘室7相连,除尘室7内设置有除尘网8。燃煤炉9的烟囱和室外地下烟道交接处安装有CO2压制燃烧具10,所述的CO2压制燃烧具为一烟气控制阀门,调节此阀门控制烟气的排放从而控制煤的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杰,未经杨春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4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转轴的防漏油轴盖
- 下一篇:多面背光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