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引黏膜软骨刀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1139.0 | 申请日: | 2007-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9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占刚;张富;侯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占刚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A61B17/24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 地址: | 0641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黏膜 软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引黏膜软骨刀,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医生在做鼻腔手术中要使用手术器材一黏膜软骨刀和吸引管(其后连接吸引器)。黏膜软骨刀用来切割剥离鼻腔黏膜软骨,吸引管则用来吸出创面上流出的血液。现有的黏膜软骨刀和吸引管是两样单独的手术器械,做手术时需要医师和助手分别操作,一般是医师一手持鼻窦镜,一手持黏膜软骨刀操作,助手持吸引管,医师在进行切割或分离黏膜软骨操作中需要吸出创面的血液时,医师从鼻腔退出黏膜软骨刀,由助手伸入吸引管进行吸引,无助手时,医师要自己换拿吸引管进行吸引,其主要缺陷是无论是两人操作还是一人操作,每次只能有一件器械一黏膜软骨刀或者吸引管在鼻腔内进行操作,在交换器械的几秒钟间隙内创面又有血液流出,极易造成术野不清晰,直接影响手术速度和手术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将黏膜软骨刀、剥离子和吸引管合三为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吸引黏膜软骨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引黏膜软骨刀,包括具有刀刃和剥离面的刀体、与刀体连接成一体的扁管状刀柄,刀体外缘呈圆弧形,其下半圆弧为刀刃,上半圆弧为剥离面,刀体具有与刀柄管腔连通的内腔,刀体的剥离面、刀刃与刀柄的结合部均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吸引口,柄的前端与刀体剥离面均为钝性结构,柄上开有控制吸引压力的减压孔,柄的尾端装有连接吸引管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刀刃适合切割鼻腔黏膜、软骨,刀柄前端与刀体剥离面为钝性结构,适合分离鼻腔黏膜软骨,吸引口适合吸出在切割和分离鼻腔黏膜软骨过程中产生的血液,扁管状刀柄尤其是减压孔前段的扁状结构有利于暴露术区视野。在操作过程中,医师一人就可以实现在不更换器械的情况下进行鼻腔黏膜软骨的切割、分离以及血液的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既提高手术速度,又能保证手术质量,同时能减少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吸引黏膜软骨刀,由刀体1、刀柄2、握柄3、减压孔4、接口5、吸引口6、刀刃7、剥离面8组成,刀体1外缘呈圆弧形,其下半圆弧为刀刃7,上半圆弧为剥离面8,刀体1具有内腔;刀柄2上装有握柄3,握柄3上开有控制吸引压力的减压孔4,其尾端装有连接吸引管的接口5,刀柄2为管状体结构,尤其是自握柄3至刀柄2前端的一段呈扁平管状体结构。刀体1与刀柄2为一体结构,刀体1内腔与刀柄2管腔相互连通,刀体1的剥离面8、刀刃7与刀柄2的结合部均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吸引口6,刀柄2的前端与刀体剥离面8均为钝性结构。
手术操作中,吸引管接口5通过导管与吸引器相通,医师持刀柄2操作,应用黏膜软骨刀刃7进行黏膜软骨的切割操作,应用剥离面8进行黏膜软骨的剥离操作,当在上述操作过程中需要清除手术区域内的血水时,只需要应用手指按住减压孔4,血水就会由吸引口6吸入,从吸引口6吸入的血水经刀体1内腔与刀柄2管腔从吸引接口7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占刚,未经程占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中用于帧连接的方法
- 下一篇:低噪声可编程电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