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式精选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0626.5 | 申请日: | 2007-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党大锋;冯玉斌;邢建平;周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三立谷物精选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11/02;B07B11/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金国 |
| 地址: | 05006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精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式精选机。
技术背景
复式精选机中的风筛(风选匀料装置)和比重台共用一套风道系统,不利于各自的用风量的调整,尤其用来精选不同比重不同体积和重量的作物籽粒,由于不能分别调整风筛和比重台的风压和风速,影响精选机的精选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别调整风筛和比重台的风压和风速,适用于不同比重的作物籽粒精选,可有效提高精选质量的复式精选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风选匀料装置、风道装置、螺旋除尘器及比重选装置和筛选装置及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比重选装置和风选匀料装置分别设置有和其相连通的供风装置,所述的比重选装置的供风装置是由设置在比重选装置下方机架上的风扇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扇构成。
本实用新型风扇壳两侧进风口设置有能调整进风量大小的调风门。
本实用新型风扇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风选匀料装置(风筛)和比重选装置(比重台)分别有各自的供风装置,风量的调整更方便、更准确,根据被加工物料的比重不同,比重台所需风压风速不同进行分别调整,本实用新型风扇壳两侧进风口设置有能调整进风量大小的调风门,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调风门,改变进风口大小,可改变风扇壳内的风压风速,适用不同物料的比重分选。比重台下方的风扇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防止外部的轻杂物进入风扇壳内引起比重台下方的匀风板堵塞,而影响比重台的分选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向提升装置、风道装置和螺旋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B向提升装置、风道装置和螺旋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C向风选匀料装置和螺旋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5、6、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风扇调风门打开过程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扇调风门上设置有防尘网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调风门、2牵引架、3支承丝杠、4万向轮、5轻杂物接斗、6防尘网、7机架、8风扇壳体、9风扇、10车轮、11工具箱、12接斗、13后架、14麻袋架、15出粮箱、16筛选装置、17筛选装置输料管、18比重选装置、19比重台偏心驱动机构、20风选匀料装置、21弯管、22输料管、23提升机、24风道装置、25螺旋除尘器、26电机、27机筒、28闭风器、29排杂管、30喂入斗、31机座、32风机、33锥管、34调节管、35直管、36弯管、37直管、38机头、39电机、40麻袋架、41支架、42异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7及设置在机架7上的风选匀料装置20、风道装置24、螺旋除尘器25及比重选装置18和筛选装置16及配电箱,比重选装置18和风选匀料装置20分别设置有和其相连通的供风装置,比重选装置18的供风装置是由设置在比重选装置18下方机架上的风扇壳体8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扇9构成,风扇壳8两侧进风口设置有能调整进风量大小的调风门1,附图5、6、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风扇调风门1打开过程示意图,如附图8所示,风扇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6。
本实用新型风选匀料装置(风筛)和比重选装置(比重台)分别有各自的供风系统,风量的调整更方便、更准确,根据被加工物料的比重不同,比重选装置18所需风压风速不同进行分别调整,本实用新型风扇壳两侧进风口设置有能调整进风量大小的调风门1,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调风门1,改变进风口大小,可改变风扇壳内的风压风速,适用不同物料的比重分选。比重选装置18下方的风扇进风口处设置有防尘网7,防止外部的轻杂进入风扇壳内引起比重台下方的匀风板堵塞,而影响比重选装置18的分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三立谷物精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三立谷物精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