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0142.0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2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杰;杜忠铭;邢成楼;张惠萍;汪凤华;李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外径 极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端部直径的一种量具,适用于钢管管端外径测量极限规。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高速的钢管生产线上,要求检验人员在线快速判定钢管产品外径是否符合标准,而不需一一测量出具体的数值。但现有的测钢管管端外径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具体的数值,与标准要求比较,再判定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生产节奏的要求。另外这种测量方法只能测量管端圆周上的几个点,不能进行整个圆周上的测量。二是用光面环规测量,但环规只能测出超标准最大值的钢管外径,而不能测出超标准最小值的钢管外径。这种方法要求被测钢管之间要分开的一定距离,环规才能套在钢管管端上进行测量,影响在线生产。同时环规重量较大,劳动强度较大,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快速在线测量钢管管端外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以利于解决管端的在线快速测量外径的问题,同时提高测量的精度,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其中:该规包括有两边形状对称呈凹形的规体,所述规体的外侧中部连接有手柄,所述凹形规体的两边内侧设有圆弧形测量面,在所述测量面的根部设有一个凸台,在规体的外表面上标有极限规规格的标示。
以手柄为中心的两侧规体上设有凹形的通槽。
所述手柄为中空圆柱形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在测量时不需读数,就可以快速地测量出钢管外径是否合格,不需要将被测件分开,便于在线测量使用,而且仪器手柄远离管体,避免了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该极限规不仅能测出超标准最大值的钢管外径,而且能测出超标准最小值的钢管外径,提高了测量可靠性,完全可以涵盖现有光面环规的测量功能并弥补其不足。该极限规自身重量轻,仅为同规格的光面环规重量的1/10,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携带,测量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向局部视图。
图中:
1、规体 2、标示
3、手柄 4、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结构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用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管端外径测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结构是:该规包括有两边形状对称呈凹形的规体1,所述规体1的外侧中部连接有手柄3,所述凹形规体1的两边内侧设有圆弧形测量面,在所述测量面的根部设有一个凸台4,在规体1的外表面上标有极限规规格的标示2,用钢印标明标示2,即表示被测钢管的公称外径。为减少极限规的整体重量,在以手柄3为中心的两侧规体1上设有凹形的通槽,所述手柄3设计为中空圆柱形手柄,与规体1采用的螺纹连接。
该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中两边内侧的圆弧形测量面,其圆弧的直径为被测钢管的公称外径,在规体1的前部凹形的开口大小T等于标准要求的最大值。在所述测量面的根部设有一个凸台4,从凸台4到规体1的另一个测量面的距离Z等于标准要求的最小值。
使用该钢管管端外径极限规时,手握住圆手柄3,沿着钢管轴向接触管端被测部位,当管端不能通过规体1前端开口时,则判定钢管外径超标准的上限即钢管外径不合格;如果钢管管端可以通过前端开口则继续向前伸,但不能通过凸台4时,则判定钢管外径符合标准即钢管外径合格;若钢管管端通过凸台4时,则判定钢管外径超标准的下限即钢管外径不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