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绞合筒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9884.6 | 申请日: | 200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4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小泉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畹华 |
| 地址: | 300093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绞合筒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部件测量仪领域;特别是绞合筒测量仪领域。
背景技术
绞合筒是照相机、监视器的主要部件,绞合筒的精度直接影响镜头的清晰度。绞合筒转动时通过三个螺旋槽(参见附图3)旋转使镜头平行移动,方可清晰成像;如果绞合筒的三个螺旋槽角度、位置度不一致就会造成镜头移动倾斜,使焦距不准确,从而图象不清晰。所以需要测量绞合筒三个螺旋槽之间相互角度、位置度以及M1.7螺纹孔与三个螺旋槽的位置度,确保其达到装配标准才能保证绞合筒的质量。原来的绞合筒加工是靠数控车铣中心机床精度来保证工件的精度,如果刀具磨损、程序有误,便无法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只能靠组装后使用投影仪器来测量焦距,从而判定工件是否合格。这样做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检测,而且因为组装时要用胶密封,如果绞合筒不合格,则所有其他工件也都得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绞合筒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绞合筒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定位体,围绕着定位体,垂直压配于底座上的若干支架和垂直于支架的测量柱,测量柱平行于底座的上表面,并与支架滑动配合。
所述的支架有七个,分布角度分别对应于7个被测量点。
所述的7个支架所对应的被测量点包括绞合筒M1.7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和绞合筒三个螺旋槽的起点和终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此仪器测量,方便,快捷,准确,不会使其他组合件报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主视图,其中8底座,2、5支架,9定位体,10绞合筒,2′测量柱2、5′测量柱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俯视图,其中:8底座,9定位体,10测量件绞合筒,1、支架1,2、支架2、3支架3、4支架4、5支架5、6支架6、7支架7;1′测量柱1、2′测量柱2、3′测量柱3、4′测量柱4、5′测量柱5、6′测量柱6、7′测量柱7。
图3是被测量件绞合筒的展开图:其中,1支架1,2支架2,3支架3,4支架4,5支架5、6支架6、7支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附图2:绞合筒测量仪,包括底座(8),定位体(9),支架1(1),支架2(2),支架3(3),支架4(4),支架5(5),支架6(6),支架7(7)和测量柱1(1′),测量柱2(2′),测量柱3(3′),测量柱4(4′),测量柱5(5′),测量柱6(6′),测量柱7(7′)。定位体与底座垂直压配,各个支架与底座垂直压配,各个测量柱与对应的支架垂直且平行于底座的上表面方向滑动配合;支架2(2)与支架3(3)对应配合的测量柱2(2′)与测量柱3(3′)是测量绞合筒一个螺旋槽的起点和终点,角度是70°05′(即支架2(2)与支架3(3)对应的圆心角为70°05′);支架4与支架5对应的测量柱′与测量柱5是测量绞合筒另一个螺旋槽的起点和终点,角度是70°05′支架6与支架7对应的测量柱6与测量柱7是测量绞合筒第三个螺旋槽的起点和终点,角度是70°05′;支架1对应的测量柱1是测量绞合筒M1.7螺纹孔的。支架1与支架3的角度是95°;支架2、支架4、支架6为120°等分,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高度值为3.07mm,支架3、支架5、支架7为120°等分,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高度值为20.2mm。支架1单独一个高度值为19.6mm。
将图2所示被测量件绞合筒10放在定位体9上,将测量柱1-7无阻力的插入图2所示的被测量件绞合筒的对应测量点内,工件即为合格。
参见附图3,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支架1(1),支架2(2),支架3(3),支架4(4),支架5(5),支架6(6),支架7(7)分别对应着绞合筒M1.7螺纹孔测量点,绞合筒第一个螺旋槽的起点、绞合筒第一个螺旋槽的终点,绞合筒第二个螺旋槽的起点、绞合筒第二个螺旋槽的终点,绞合筒第三个螺旋槽的起点、绞合筒第三个螺旋槽的终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小泉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小泉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9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热铸铁加厚泥炮头炮帽
- 下一篇:硅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