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8296.0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9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江菊元;崔明贤;田禾;刘力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法 污水处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水处理,尤其是一种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发展提高也同时伴随着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增大。现在常采用电解法来进行污水的处理,电解法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和热量,由于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回收,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危险隐患,同时,由于耐腐蚀的热交换器也比较稀少,电解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被处理污水的温度上升危害电解槽电极的寿命,特别是金刚石薄膜电极,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有薄膜脱落情况出现。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如何能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是现在环境保护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旨在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它能够回收电解法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热量和氢气并对这些余能进行再利用,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解槽、换热器和储氢罐,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阳极和阴极,盛装有电解液,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有离子膜,所述电解槽被该离子膜分隔为阳极腔室和阴极腔室,其中阴极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换热器置于电解液中并通过法兰与电解槽结合,所述储氢罐置于电解槽外并通过管道与电解槽的出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的污水电解处理电解槽阴极和阳极之间由离子膜隔开,避免气体混合的危险隐患;采用储氢罐回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氢气,并设置非金属换热器回收电解法处理污水过程产生的部分热量,大大提高了电解法污水处理的综合能效,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由封闭式的电解槽1、非金属换热器2和储氢罐3组成。
电解槽1电极之间,即阳极和阴极之间由离子膜11隔开,形成阳极腔室和阴极腔室,如此防止在电解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混合。阴极腔室设有一出气口12,用于将电解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排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解槽的电极通常采用金刚石薄膜电极。
非金属换热器2与电解槽通过法兰结合,此种结合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习知,故不再此赘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非金属换热器的材质为石墨或者聚四氟乙烯两种,型式采用管式换热器。非金属换热器2置于电解槽的电解液中,通过热交换将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部分热量回收。
储氢罐3通过管道与电解槽1阴极腔室的出气口12连通,用于收集电解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氢气。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电进行电解污水处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通过电解槽1阴极腔室的出气口12回收到储氢罐3中,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非金属换热器2和电解槽1中电解液的热交换进行回收。回收的氢气和热量的利用途径可以根据产生该污水的具体工艺条件而定,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产生的氢气纯度达97%,经过膜法提纯后可达99.9%,利用燃料电池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回供电解装置用电,此部分的能量可以返回电解法污水处理输电能的8%~12%。经过换热器输出的冷介质液温可提高到40℃~55℃,这部分热量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热水、采暖热水以及工艺用热等,也可以通过热泵提高温度后再进行利用,如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回热用于生活热水或采暖的余热,纺织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回收用于烘干过程之中。
本实用新型电解法污水处理余能回收装置,密封的污水电解处理电解槽阴极和阳极之间由离子膜隔开,避免气体混合的危险隐患;采用储氢罐3回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氢气,设置非金属换热器回收电解法处理污水过程产生的部分热量,大大提高了电解法污水处理的综合能效,还可以解决金刚石薄膜电极由于高腐蚀污水温度上升使薄膜脱落的问题,通过换热器回收热量的同时,降低了电解槽内污水温度,保证了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8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稳定控制系统的静态检测试验台
- 下一篇:新型轴向力平衡装置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