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帐篷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7186.2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1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魏罡;居钰生;俞培泳;张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3/08 | 分类号: | F02B2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慧英 |
地址: | 30019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帐篷 形顶置四 气门 汽油机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油机燃烧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压缩比、提高整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
背景技术
汽油机的燃烧室形状一般有以下几种:多球形、楔形和盆形。
楔形燃烧室的火花塞是偏置的,由于其火花塞的布置,火焰传播距离长,故燃烧速率低,散热多,热效率低。
盆形燃烧室的气门直径易受限制,进排气效果差。
图1是现有技术376QE汽油机燃烧室仰视图。如图1所示,TJ376QE发动机的燃烧室结构是多球形,燃烧室内由气缸盖圆形空腔50、火花塞20、进气门30、排气门40形成多球形。
在汽油机中,排量1升的TJ376QE汽油机使用比较普遍,由于发动机体积小,因此其燃烧室的结构是多球形,缺点在于火花塞偏置,火焰距离长,燃烧速率低,热效率低。燃烧室面积与容积比大,容积效率较小。
另外TJ376QE汽油机的进气门、排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的夹角均为23.5°,气门夹角大,使燃烧室布置不紧凑,压缩比不能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火焰距离短、热效率高、气门夹角小的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包括:活塞、气缸盖、火花塞、进气门、排气门,其气缸盖下部向内凹进形成空腔,空腔顶部由中间向两侧形成两个倾斜面,两个倾斜面由隆起面连接;进气门、排气门各两个分布在空腔顶部的两个倾斜面上;空腔四周壁有一定高度构成大致为四方形;活塞顶部为平面;空腔和进气门、排气门的下平面及活塞顶部平面组成帐蓬形燃烧室。
火花塞设置于空腔顶部两个倾斜面相接的隆起面处,距燃烧室中心线偏向排气门1.5mm的位置。
进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的夹角为12°2′,排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的夹角为11°47′。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燃烧室呈帐篷形设计,便于组织气体进气滚流,使火花塞可以布置在燃烧室中心线附近,缩短了火焰传播距离,故燃烧速率高,散热少,热效率高。
活塞顶部为平面,可降低燃烧室面积与容积比,容积效率较大,达到降低HC气体的目的。
另外,气门夹角小,使燃烧室布置紧凑,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提高了抗爆性,可提高压缩比达到10。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对小型发动机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376QE汽油机燃烧室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气缸盖局部剖面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火花塞 2:气缸盖
3:进气门 4:排气门
5:空腔 6:倾斜面
7:隆起面 8:周壁
9:活塞 10:气缸
11:测量燃烧室高度基准面 12:气门座口
20:火花塞 30:进气门
40:排气门 50:圆形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仰视图。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帐蓬形顶置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室,包括:活塞9、气缸盖2、火花塞1、进气门3、排气门4,其气缸盖下部向内凹进形成空腔5,空腔顶部由中间向两侧形成两个倾斜面6,两个倾斜面由隆起面7连接;进气门、排气门各两个分布在空腔顶部的两个倾斜面上;空腔四周壁8有一定高度构成大致为四方形;活塞顶部为平面;空腔和进气门、排气门的下平面及活塞顶部平面组成帐蓬形燃烧室。
火花塞设置于空腔顶部两个倾斜面相接的隆起面处,距燃烧室中心线偏向排气门1.5mm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7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