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管内翻孔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7045.0 | 申请日: | 200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际 |
主分类号: | B21D19/10 | 分类号: | B21D19/10;B21D22/04;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220天津市河西区洞***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内翻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管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内翻孔机。
背景技术
在一些装置中经常需要将金属管材相互交叉联接,例如常用的散热器就是将管状的上下水室的壁上加工出多个孔,在每一孔上连接水管的一端;新型输水器侧壁加工出多个孔,用以相互交叉连接污水管或冷凝水管。一般采用在管壁上冲孔的方法,再将水管插入孔中焊接,水室与水管之间的接触面基本是水室的壁厚,由于焊接面窄,经常出现焊接漏洞或砂眼产生废品或使用寿命短,焊接强度不高。也有在薄壁管上翻边以增加焊接面的宽度。其方法是在水室水管的侧壁边缘加工出向外翻边,在与其交叉联接的水管两端也加工出配合的缩口,使两者的接触面之间充满焊料进行钎焊。但是,该种方法仅局限在薄壁管上加工使用,较厚管壁的金属管翻孔根本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较厚管壁的金属管内翻孔机,尤其适用于较厚管壁的金属管内翻孔。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内翻孔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驱动机构、翻孔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翻孔机构联接,所述翻孔机构由合模油缸、上、下卡模、模具架板、顶尖轴和提升机构组成,所述模具架板的端板上部固定合模油缸,油缸的柱塞顶端连接可在模具架板上部的轨道中移动的上卡模,下卡模具固装在模具架板的下部,模具架板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尾座联接;所述提升机构由立柱、壳体、轴承组成,所述壳体套在立柱上,立柱上端与立柱联接板一端固定,立柱联接板与尾座连接,尾座的竖直面设有轨道板,所述轴承通过圆销连接在壳体一侧并与轨道板触接,壳体下端通过销轴连接有提升轴承,所述顶尖轴平行于下卡模固定在提升机构的壳体上部,所述顶尖轴前端固定有冲头。
所述上卡模下端表面设有锁模斜面。
所述模具架板上于上、下卡模合模处设有锁模斜面,锁模斜面与上卡模斜面角度吻合。
所述驱动机构由固定在机架上的主油缸、驱动臂和驱动杆组成,所述主油缸的柱塞与驱动臂联接,驱动臂下端螺接连杆、上端螺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翻孔机构连接,所述连杆通过螺母与滑块紧固,滑块置于连接在机架中部龙门架的滑道座中,滑块底面与机架面滑动,滑块顶端连接楔状滑道面。
所述驱动杆前端上表面设有斜面,所述顶尖轴前端下表面设有与驱动杆前端斜面角度吻合的斜面。
所述楔状滑道面的斜面角度与驱动杆前端斜面角度相同。
所述立柱联接板上固定有复位机构,其由复位油缸和柱塞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适用于较厚管壁的金属管内翻孔,内翻形成的孔,壁厚均匀,被翻主体局部没有拉伸变形,可以在内翻孔上直接攻丝并与其他管件连接,消除了因焊接产生的漏洞或砂眼而出现废品或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下卡模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尾座、3销轴、4、轨道板、5壳体、6提升轴承、7轴承、7-1圆销、8滑道面、9复位油缸、10龙门架、11立柱、12滑道座、13滑块、14螺母、15连杆、16模具架板、17主油缸、18驱动臂、19驱动杆、20合模油缸、21顶尖轴、22上卡模、23下卡模、24冲头,25立柱联接板、26柱塞、27斜面,28锁模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际,未经王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7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