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子经纬仪光电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6814.5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9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博;郑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欧波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2 | 分类号: | G01C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庆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简单 电子 经纬仪 光电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经纬仪领域,特别是电子经纬仪所用的光电传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通过红外发光管发出光信号再经接受电路板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线束输出。现有的电子经纬仪光电传感器结构如图1、图2所示:是由支架1、十字槽盘头螺钉2、垫圈3、准值透镜4、金封红外发光管5、隔圈6、压圈7、线束8、接收电路板9、红导线10,PH2.0插头11,黑导线14组成。装配时先用十字槽盘头螺钉2、垫圈3将支架1固定到接受电路板9上,将隔圈3放入支架1上方的空槽中,将发光管5放在垫圈3上方将发光管头向下,拧紧压圈使发光管被固定紧,焊接红导线10、黑导线14使放光管连接到接受电路板9上,调整透镜使发光管在透镜焦点上,使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射出平行光,然后再粘接透镜。由于金封的发光管造价很高,并且要配合隔圈、压圈,准值透镜,这样的结构既复杂又难以调试,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电子经纬仪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子经纬仪光电传感器,包括支架1,支架1固定到接收电路板9上,其特征在于,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置于支架上方的孔槽中,并与接收电路板9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已预封好了树脂镜片,并且焦点已经调整好,可替代由原来金封红外发光管、准值镜片、隔圈和压圈组成的复杂结构。因为是直接封装好的发光管所以结构稳定,质量好,并且树脂镜片的发光管,相比于金封的红外发光管价格便宜很多,使生产成本降低。摆脱了调试困难的难题。结构简便、实用,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主视图;其中,1支架、2十字槽盘头螺钉、3垫圈、4准值透镜、5金封红外发光管、6隔圈、7压圈、8线束、9接收电路板、10红导线,11PH2.0插头,黑导线14。
图2是图1的后视图;其中,1支架、2十字槽盘头螺钉、3垫圈、8线束、9接收电路板、10红导线,11PH2.0插头,黑导线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其中,1支架、2十字槽盘头螺钉、3垫圈、55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9接收电路板,10红导线,13带PH2.0插座的线束,黑导线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其中,1支架、2十字槽盘头螺钉、3垫圈、55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9接收电路板,10红导线,13带PH2.0插座的线束,黑导线14。
图5是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1是透镜管体,102是发光管芯,103是发光管负极连接管脚,104是发光管正极连接管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3,图4:
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子经纬仪光电传感器,包括支架1,支架1固定到接收电路板9上,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置于支架上方的孔槽中,并与接收电路板9相连接。先将支架1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2、垫圈3固定到接受电路板9上,将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粘接到支架1上方的孔槽中,在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正极连接管脚上焊接红导线10,黑导线14使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的负极连接管脚和接收电路板9连接,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55发出红外光,通过接收电路板9接收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带PH2.0插座的线束13输出信号完成其功能,该线束13一端连接接受电路板(如图4所示),线束13另一端连接接受设备完成信号采集。
参见附图5:
所述的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结构由前端是凸透镜的透镜管体101将(红外)发光管芯102封装在发光管体的中轴线上,发光管的与透镜管体的前端的距离正好在透镜的焦点处。所述的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的发光管体由树脂材料制成。
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光,经透镜管体发出平行光线。以此固定结构取代了金封发光管和透镜的活动组合结构;封装透镜红外发光管经发光管负极连接管脚103连接到黑导线14,发光管正极连接管脚104连接到红导线10使红外发光管发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欧波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欧波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