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脐疝贴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6643.6 | 申请日: | 200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何广荣;付丽;孙夫强;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24 | 分类号: | A61F5/24;A61F13/00;A61L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光仁 |
| 地址: | 3002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脐疝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疝气的压垫,具体是一种方便使用、对皮肤无刺激的婴儿脐疝贴。
背景技术
脐疝是由腹腔脏器经脐环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是婴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发育缺陷,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它的发生原因与脐部解剖特点有关,当各种引起腹压增高因素存在时,如过多哭闹不安、咳嗽、便秘等,可导致脐部外突。疝囊为突出的腹膜憩室,外有皮肤覆盖,腹膜与皮肤深层及脂肪组织有粘连。突出的内脏多为大网膜或小肠、囊壁与其它内容一般无粘连。
中国专利2397906公开了“一种小儿脐疝治疗带”,它包括一条宽条柔性捆绑带,捆绑带上具有一圆形垫,圆形垫具有一层硬垫和一层柔性层。在治疗小儿脐疝时圆形垫的柔性层接触患儿的脐部,把捆绑带环腰扎紧,圆形垫对患儿的脐部压力均匀,治疗效果比较好,不刺激患儿的皮肤,在治疗过程患儿比较舒服。
中国专利2402293公开了一种“一种脐疝治疗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腹部固定带、背带等几部分组成,腹部固定带上设置脐疝治疗药袋,腹部固定带上设置尼龙搭扣,背带与腹部固定带通过调节钮扣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脐疝治疗带,具有使用方便、易护理、治疗效果好、无痛苦等优点。
中国专利2492210公开的是一种“多头疝带”,是一种治疗腹外疝,能部分代替手术,减轻痛苦不可缺少的方法。它由多头带与腹壁支持带组成。腰部粘贴带固定在腰部,双侧下端粘贴带固定在双侧大腿根部,腹壁支持带内有气囊袋,气囊袋内有气囊,一端接进气管,其气囊袋上方有弹力固定带。气囊充满气能直接压迫疝囊包块及其疝囊颈部,其上方有宽的固定带,加强压迫气囊作用。腹壁支持带有支持腹壁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无痛苦。适用于小儿、儿童、中年等的腹股沟直疝、斜疝、脐疝、股疝等使用。
上述技术多采用一定形状的气囊袋(或脐疝治疗药袋,或圆形垫)和许多条绑带构成,由于婴儿身体小,各种绑带固定后容易滑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绑带固定后容易滑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婴儿脐疝贴。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婴儿脐疝贴,包括一侧面涂复粘接剂的透明粘贴敷料,而在透明粘贴敷料的粘接面中央粘接有一端平面底、另一端球面突出的软质材料。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材料为聚氨酯的透明粘接敷料,完全透明、透气,皮肤可自由呼吸;且透气度会随环境温度不同而调节。另外,由于完全透明,方便观察疝囊的情况;球面突出的医用硅胶体质地柔软适中,对人体无副作用。免除了一般脐疝治疗带因带子滑脱导致的治疗效果差,带子绑缚繁琐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短圆柱球面医用硅胶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半球面医用硅胶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2.透明粘贴敷料 3.4.医用硅胶体
5.平面底 6.球面体
7.短圆柱球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婴儿脐疝贴,包括一侧面涂复粘接剂的透明粘贴敷料1或2,其透明粘贴敷料的粘接面中央粘接有一端平面底5、另一端球面体6突出的软质材料。
所述的婴儿脐疝贴,其一端球面突出的软质材料是半球面的短圆柱球面体7。
所述的婴儿脐疝贴,其透明粘贴敷料1粘接面中央粘接的球面突出的软质材料是医用硅胶体3或4。
所述的婴儿脐疝贴,其透明粘贴敷料1粘接面中央粘接的球面突出的软质材料是泡沫塑料。
所述的婴儿脐疝贴,其一侧面涂复粘接剂的透明粘贴敷料1是采用医用聚氨酯(PU)膜材。
所述的透明粘贴敷料是采用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规格为1624W的3MTM TegadermTM 圆角的透明敷料6×4cm;也可将6×4cm的透明粘贴敷料2剪裁成椭圆形状。
透明粘贴敷料1或2的粘接面中央粘接的一端平面底5、另一端球面突出的医用硅胶体4或5,可根据婴儿年龄不同分别制成大小不同的型号,其平面底5直径可分别为1cm、1.5cm、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