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强型行进大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6216.8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18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行进 大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击乐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加强型行进大鼓。
背景技术
行进表演是一种独立于交响管乐之外的表演形式,也被称为“队列行进吹奏表演”。由于在行进过程中身体会产生晃动,因此要求在行进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应该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对于大鼓来讲,为了保证鼓帮与鼓圈之间连接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鼓皮张紧程度的均匀性,在行进大鼓上通常安装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由通过螺栓连接的壁卡及鼓勾构成,壁卡安装在鼓帮上,鼓勾则卡装在鼓圈上。现有的大鼓上所安装的连接件较少,其周向上的间距较大,由于行进大鼓体积大且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也大,因此现有的连接件数量不能有效保证鼓帮与鼓圈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易导致鼓皮之间受力不均匀,影响其张紧度,进而影响演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鼓帮和鼓圈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并保证鼓皮受力均匀的加强型行进大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强型行进大鼓,由鼓皮、鼓帮、鼓圈、鼓勾、壁卡和螺栓构成,鼓皮压装在鼓圈上,鼓帮同轴安装在两个鼓圈之间,壁卡均布安装在鼓帮外壁的周向上,且该壁卡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一卡装于鼓圈上的鼓勾,其特征在于:在鼓帮外壁的周向上均布安装的壁卡为6-12个。
而且,在所述的壁卡两端同轴一体镜像对称制出安装头,该两个安装头的端部均轴向制出一可与螺栓螺纹啮合的螺孔。
而且,所述的鼓勾为叉形鼓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行进大鼓的鼓帮上均布安装6-12个连接件,缩小了连接件之间在周向上的距离,避免了因连接件之间距离较大而导致的鼓皮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出现,且连接件之间缩短间距还可以保证鼓帮与鼓圈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2.本行进大鼓连接件中的叉形鼓勾具有两个较宽的叉边,该叉边的前端制成弯勾形,可以牢固的抓紧鼓圈的外沿,增加与鼓圈的抓勾面,提高抓勾力,增加了鼓帮与鼓圈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壁卡的半剖示意图;
图4是鼓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壁卡为8个的行进大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加强型行进大鼓,由鼓皮7、鼓帮3、鼓圈4、鼓勾5、壁卡2、螺栓6构成,鼓皮压装在鼓圈上,鼓帮同轴安装在两个鼓圈之间,壁卡均布安装在鼓帮外壁的周向上,且该壁卡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卡装于鼓圈上的鼓勾。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在鼓帮外壁的周向上均布安装的壁卡为6-12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鼓帮与鼓圈之间连接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鼓皮张紧程度的均匀性,使演奏效果更加完美。本实施例中图2、图6中所示的安装在鼓帮上的壁卡数量分别为6个和8个。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鼓勾均为叉形鼓勾,该叉形鼓勾具有两个较宽的叉边,该叉边的前端制成弯勾形,因此可牢固的抓紧鼓圈的外沿,并增加与鼓圈的抓勾面,提高抓勾力。
本实施例中的壁卡的结构为:在壁卡两端同轴一体镜像对称制出安装头1,该两个安装头的端部均轴向制出可与螺栓螺纹啮合的螺孔(图中未标号)。螺栓采用四方或者六方螺栓并从鼓勾部位轴向穿入并啮合在壁卡的安装头上从而实现壁卡与鼓勾的连接。在安装头所制螺孔的下部均制有一可与鼓帮通过螺钉相固装的螺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组合仪表电子控制系统
- 下一篇:使用可透过加强部件和发泡材料的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