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锯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6192.6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5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登隆 |
主分类号: | B23D51/01 | 分类号: | B23D51/01;B23D5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延伦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锯子,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大拇指侧滑脱出以及前后滑动的改进的锯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为现有的锯子,此类的锯子虽然具有基本锯物的功能。然而,在使用上仍有许多不便之处,例如该锯子其锯柄4处没有任何防滑的设计,故拉动锯柄4以锯物时,常会发生手掌心与锯柄间滑动的情形,对工作的进行甚是不便,且若有流汗的情形时,上述的问题将更严重。
此外,在锯物时一般人总喜欢将大拇指置于锯柄前端的顶部处,借此方便使用者握持锯柄并以此作为置放点来施力。但是,若锯柄上无供大拇指置放的良好设计时,大拇指在进行锯物工作时,将容易向锯柄顶部两侧滑动而脱出,如此除将造成使用者握持上的困扰,使用者的施力亦无法有效传递到锯柄上,且若在有汗水的情况下,此类问题将更加严重。
有鉴于此,故有人在锯柄上设计止滑结构,以使锯物时摩擦力增加或防止大拇指侧滑脱出的情形。虽然如此,其设计仍有一些缺点,例如当锯柄长久使用后,其防滑结构的摩擦效果将大为降低,以及,其仅防止大拇指侧滑的发生对于水平锯物时或许较有效益,但有时锯物时锯子是处于倾斜角度甚大的情况,此种情况使用者大拇指有时会向其按压处的前方或后方滑移,同样地,亦会发生握持困扰以及施力不便的问题,故,其仅防止大拇指侧滑的设计将无法避免此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锯柄结构,借此可防止大拇指侧滑脱出以及前后滑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锯柄结构,设有锯柄,是呈弯曲弧状,且该锯柄前端连接一锯片,其特征在于,该锯柄前端靠近该锯片处设置一按压控制组件,以控制该锯片张开或收合时的卡掣定位;该锯柄外部包覆一止滑结构,该止滑结构在靠近该锯柄前端的顶部处设有一供大拇指按压的抵靠部,该抵靠部于靠近该锯柄左右两侧壁处分别形成一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的形成方向是沿该锯柄前后端的纵向设置,且于该抵靠部顶部形成一位于该两第一凸缘间的凹弧面,该凹弧面上设有数个横向排列的条纹段。
前述的改进的锯柄结构,其中在所述抵靠部的前后两侧处分别形成一第二凸缘,而该抵靠部的凹弧面是受该两第一凸缘与该两第二凸缘包围。
前述的改进的锯柄结构,其中各条纹段的顶端皆形成有一倒勾凸缘,而各倒勾凸缘是朝向所述锯柄的后端。
前述的改进的锯柄结构,其中止滑结构在相对于所述锯柄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皆沿所述锯柄前后方向设有数个突出段,供握持时摩擦防滑。
前述的改进的锯柄结构,其中止滑结构在相对于所述锯柄其握持位置的顶底侧壁上,分别皆沿所述锯柄前后方向设有数个凹凸相间的防滑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此可防止大拇指侧滑脱出以及前后滑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锯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锯柄的平面侧视图,其中更于凹弧面上的条纹段顶部末端形成有倒勾凸缘;且此图亦为一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锯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在该抵靠部的前后侧多增设有第二凸缘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
请先参阅图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说明,该锯柄1是呈弯曲弧状,且该锯柄1前端可连接一锯片2,该锯片2可在枢转后收折于该锯柄1底部的容置槽(图中未示,是纵向位于该锯柄底部中央处)中,并于该锯柄1前端顶部靠近该锯片2处设置一按压控制组件11,该按压控制组件11是控制该锯片2在张开或收合时的卡掣定位;
该锯柄1的外部壁上包覆有一层止滑结构3,该止滑结构3在相对于该锯柄1其握持位置的顶部与底部侧壁上,分别皆沿该锯柄1前后方向设有数个凹凸相间的防滑段31;且在该止滑结构3上在靠近该锯柄1前端的顶部处设有一供大拇指按压置放的抵靠部32,该抵靠部32在靠近该锯柄1左右两侧壁处分别形成一第一凸缘321,该第一凸缘321的形成方向是沿该锯柄1前后端的纵向设置,且于该抵靠部32顶部形成有一位于该两第一凸缘321之间的凹弧面322。更可在该抵靠部32的前后两侧处分别形成一第二凸缘323,如此,该抵靠部32的凹弧面322是受该两第一凸缘321与该两第二凸缘323包围。
请续参阅图2,该抵靠部32的凹弧面322上更设有数个横向排列的条纹段324,各条纹段324的顶端皆形成有一倒勾凸缘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登隆,未经陈登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1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定、转子冲槽模具
- 下一篇:划船训练健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