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钢球输送压入的封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895.7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吉跃华;薛龙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H01M2/02;H01M10/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输送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钢球输送压入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MP3、耳机等电子器件的电源上,世界各国均对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通讯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车以及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且针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特别是制造工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按照其工艺要求,封口工序是电池装配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目前,中国电池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封口球(一般是钢球)压入电池盖上的注液口,起到密封的作用。但是由于钢球的直径只有1.3mm左右,逐个供应比较困难,而且封口球压入时必须保证其工艺精度;因此,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镊子夹取单个钢球放到电池注液口上,再用小榔头人工砸入。这样,由于操作过程中夹取钢球一次成功率较低,人工砸球的力度不均等原因,同样会造成生产效率低、外观不良,特别是由此产生的电池漏液现象居高不下,导致电池成品质量问题,且操作落后,无法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用简便、性能可靠、有效提高成品质量的锂离子电池钢球输送压入的封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钢球输送压入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对应设有的上、下模板,两者中间平行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上设有移球孔;上模板从上至下上斜向开有一个用于输送钢球的盛球腔体;下模板底面一侧向上开有定位电池的腔体,对应电池腔体设一垂直贯通下模板的钢球导入孔;对应下模板上的钢球导入孔,上模板同轴垂直设有针锤导入孔,其内设有针锤。
所述滑动板中间设有的移球孔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这样,钢球由盛球腔体斜向滑落进入滑动板中的移球孔,滑动板带动钢球向前输送置入钢球导入孔,通过针锤上下运行将钢球通过钢球导入孔压入电池注液口,从而完成电池盖的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精确的输送钢球到位,准确的压锤,锤入深度可控。由于精确的定位和导向,有效解决良品率较低的问题,同时生产效率较手工操作有大幅提高。实施中,可根据需要在滑动板上设置多个移球孔,同时进行多个电池的封口工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在常态下或真空状态下均可正常运行;尤其适于铝壳方形锂离子电池封口过程中封口球的供应和锤入,能够自动逐个供球、精确定位、准确压入,且有效避免电池漏液现象的发生。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保证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易形成产业的规模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送钢球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点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入钢球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B点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下模板,2滑动板,3上模板,4盛球腔体,5钢球,6针锤,7针锤导入孔,8钢球导入孔,9电池注液口,10电池,11移球孔,12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钢球输送压入的封口装置,该装置包括对应设有的上模板3和下模板1,两者中间平行设有滑动板2,滑动板2上设有移球孔11;上模板3从上至下上斜向开有一个用于输送钢球5的盛球腔体4;下模板1底面一侧向上开有置放电池10的腔体12,对应电池腔体12设一垂直贯通下模板1的钢球导入孔8;对应下模板1上的钢球导入孔8,上模板3同轴垂直设有针锤导入孔7,其内设有针锤6,通过针锤6上下运行将钢球5压入电池盖上的注液口9上进行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