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油电泵用导轴承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5549.9 | 申请日: | 200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宋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克英 |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念冬 |
| 地址: | 300122天津市红***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油电泵用导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没电泵的轴承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导轴承的构造。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的导轴承包括轴和轴套,轴和轴套一般采用不同的材质,电泵工作时,轴和轴套面对温度变化产生的膨胀量是不同的,特别是两种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轴膨胀系数大、轴套膨胀系数小时,就会使轴与轴套的正常间隙缩小甚至出现负值,而产生轴套涨裂的问题,若加大轴与轴套间隙就会带来机组振动加大、降低机组寿命的问题。为此业界做出不少努力。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97215131.1涉及一种可解决润滑不足时发生抱瓦现象的发动机剖分式轴瓦,它是由两块轴瓦,轴承盖、轴承座组成,上轴瓦、下轴瓦的内径相等,外径相差一定尺寸,该外径之差与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内径之差相等。该防抱轴瓦是由两块内径相同、外径不同的轴瓦分别通过定位唇安装在与它们相对应的轴承座与轴承盖上,轴瓦与轴承座固定为一体。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99101415.4全弹性金属塑料轴瓦的水轮发电机属于电学类发电机分类。它解决了导轴承塑料面的应力集中、油液膜生成不良和边缘效应影响所引起的烧瓦现象。它的特征是推力轴承和导轴承全部是弹性金属塑料轴瓦构成的,导轴承被分成若干块或塑料面被分成若干段。每段塑料面是由导入面、进油楔面、承重面、出油面构成。进油楔面与轴面是半月牙形空间,分块的轴瓦半径大于轴半径百分之(0.5-3)。立筒式塑料瓦面按油槽分段,每段A、B、C、D面均与油槽平行。卧筒式轴瓦的下半瓦最少分成三段。
习知技术结构复杂,不适宜潜油电泵用导轴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习知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新构造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提供的一种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包括传动轴、套合在该轴上的轴套、装置在轴套上的轴瓦,其中,所述的轴与轴套的套合区部具有轴与轴套之间预设的装配间隙,在该轴与轴套的套合区部,借由轴上的嵌装凹槽或轴套上的嵌装凹槽均布弹性胶圈,该弹性胶圈的凸缘顶部与轴或轴套相抵,弹性胶圈的凸缘的高度相与前述预设的装配间隙量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的弹性胶圈借由轴套上的嵌装凹槽紧配合嵌装在轴套上,并形成伸出嵌装凹槽的凸缘。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的弹性胶圈借由轴上的嵌装凹槽紧配合嵌装在轴上,并形成伸出嵌装凹槽的凸缘。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的弹性胶圈的横断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四边形或三角形。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的弹性胶圈的横断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四边形或三角形。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弹性胶圈配置的位置是弹性胶圈分别距轴套的两端缘的距离h为轴套长度H的1/3-1/8。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弹性胶圈配置的位置是弹性胶圈分别距轴套的两端缘的距离h为轴套长度H的1/3-1/8。
前述的潜油电泵用导轴承,其中,所述弹性胶圈为橡胶圈,所述的轴套经由连接键装置在轴上,轴套两端借由挡圈卡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弹性胶圈的合理设置,适度加大了轴与轴套间间隙,既可克服习知技术因采用不同材质的轴套和轴设置出现轴套被涨裂的问题,又可克服习知技术中因加大轴与轴套间隙量而产生振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易于实现产业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克英,未经宋克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