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441.X | 申请日: | 200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冯德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辰宇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2 | 分类号: | F04B39/1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压缩机 壳体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部件,尤其是适用于制冷压缩机上的一种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里,冰箱、空调等已经成为人们现代化生活的必备制冷电器,人们在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工作,对周围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噪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制冷设备的噪声高低成为人们购买电器时极为关心问题,而制冷设备的主要噪声源为压缩机,所以依据噪声的屏蔽特性,降低制冷设备的噪声主要应控制压缩机的噪声,但压缩机的噪声源和传递途径复杂多样,如由进排气辐射的空气动力噪声、机械运动部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驱动电机噪声,这就给压缩机的消声降噪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降低压缩机的噪声,可以在压缩机外壳体罩上采用增大板厚、压制减振坑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增加了原材料的用量,加大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增加产品成本并能够有效降低制冷压缩机噪声的一种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由圆柱体及其上端的封闭曲面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封闭曲面由覆盖圆柱体圆心且圆心角为140度的工作区扇形曲面、圆心角为66度的吸气区扇形曲面、圆心角为88度的缸头区扇形曲面和圆心角为66度的高压区扇形曲面顺序连接构成,各个扇形曲面的交汇点水平偏移圆柱体圆心且其偏移量为圆柱体半径的四分之一,各个扇形曲面由外向交汇点沿扇形曲面逐级升高,并且,工作区扇形曲面、吸气区扇形曲面和高压区扇形曲面、缸头区扇形曲面逐级升高。
而且,所述封闭曲面的最低点与最高点的距离与圆柱体直径之比为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该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将壳体上表面的设计为工作区扇形曲面、吸气区扇形曲面、高压区扇形曲面、缸头区扇形曲面,这样弯曲应力与膜应力的耦合会使壳体本身具有较大的刚性,这样形成减振坑,使压缩机噪声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2~4dB(A),达到了降低压缩机噪声的目的,而压缩机整体造价不增加。
2.该制冷压缩机壳体顶盖结构设计合理、价格低廉,生产时只需使用拉深冲床设备一次拉伸成型即可,产业化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截面图;
图4是图2的B-B向截面图;
图5是图2的C-C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该制冷压缩机吸排气阀垫,由圆柱体5及其上端的封闭曲面构成,该封闭曲面由覆盖圆柱体圆心且圆心角为140度的工作区扇形曲面1、圆心角为66度的吸气区扇形曲面2、圆心角为88度的缸头区扇形曲面4和圆心角为66度的高压区扇形曲面3顺序连接构成,各个扇形曲面之间采用圆弧相切的方式连接,保证各个曲面之间的平滑,其中,工作区扇形曲面及缸头区扇形曲面沿水平轴对称,吸气区和高压区沿水平轴对称。上述各个扇形曲面的交汇点为封闭曲面的最高点,该交汇点水平偏移圆柱体圆心且其偏移量为圆柱体半径的四分之一。上述各个扇形曲面由外向交汇点沿扇形曲面逐级升高直至达到最高点,并且,工作区扇形曲面、吸气区扇形曲面和高压区扇形曲面、缸头区扇形曲面逐级升高,形成非规则的封闭曲面,这种非规则的封闭曲面的其封闭曲面的最低点与最高点的距离与圆柱体直径之比为1∶4。
工作原理:由于工作区扇形曲面、吸气区扇形曲面、高压区扇形曲面及缸头区扇形曲面构成的非规则的封闭曲面,使得弯曲应力与膜应力的耦合会使壳体本身具有较大的刚性,这样形成减振坑,同时,各个扇形曲面的大小和位置分别根据其下方安装部件不同的来设计的,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从而使压缩机噪声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2~4dB(A),达到了降低压缩机噪声的目的,而压缩机整体造价不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辰宇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辰宇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谷物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玉米收获装置
- 下一篇:平面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