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病床呼叫监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411.9 | 申请日: | 200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9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雄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042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床 呼叫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呼叫监控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来满足医院的病房管理和护理要求的病床呼叫监控装置。
技术背景
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在任意时间请求医生或护士进行诊断或护理,临床求助呼叫是传送临床信息的重要手段,病床呼叫系统是病人向值班医生或护士发出紧急呼叫的工具,可将病人的请求快速传送给值班医生或护士,并在护士站的监控中心留下准确完整的记录,是提高医院和病室护理水平的必备设备之一。
目前,较为先进的病床呼叫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单片机技术,采用单片机控制的基本组成都需要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以及大量外围接口电路。单片机及有关集成芯片工作电压一般为5V,而外接设备如呼叫按钮、显示装置、报警器等低压设备可能是直流或交流。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和功率驱动,以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输入、输出信号的通信。如果采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媒质还必须解决信息衰减问题,要采用放火器增加发送端放大能力,接受端要考虑信息的耦合、滤波等。
因此,虽然单片机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外围电路比较复杂,开发成本比较高。同时在软件设计上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设计过程复杂和修改程序困难等缺陷。
目前呼叫按钮大多使用双按钮,一个呼叫另一个关断。显然,对病重卧床的人分辨其不同作用是十分不便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特别提供一种采用PLC技术来满足医院的病房管理和护理要求的病床呼叫监控装置。
由于PLC可以有上千米远距离通信能力,因此病床呼叫源与PLC之间的连线十分简单。各病床呼叫源信号端通过24V直流电压,直接与PLC输入端子相接,而无需考虑信号衰减、驱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病床呼叫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PLC,PLC的输入端分别与安装在病床上的呼叫按钮以及安装在护士站医护人员响应按钮、复位按钮相连接;PLC的输出端分别与安装在护士站的病床号显示器及病床呼叫次数统计显示器、安装在病房通道的病床号显示器、安装在护士站的指示灯及报警器、安装在病床上的病床号指示灯及呼叫按钮指示灯相连接;PLC的输出端还与对讲机相连接。
采用PLC技术的病床呼叫监控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不需要有外围电路,直接与输入输出装置相连接,因此开发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2.PLC由于程序设计简单以及特殊的I/O端口,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
3.PLC接口具有很好的带载能力,因此具有实现简单,工作可靠,易修改,易扩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监控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病人呼叫,本实用新型的病床呼叫按钮采用点动手柄式单按钮。安装在护士站的病床号显示器及病床呼叫次数统计显示器、安装在病房通道的病床号显示器均采用七段显示器进行数字显示。
参照图2,所述的PLC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限流电阻R与七段显示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PLC以日本松下FP1系列为例,下面详细描述其连接方式:
PLC输入端子X0~Xn与病床呼叫按钮SB0~SBn相连接;Xn+1、Xn+2与医护人员响应按钮、复位按钮SBn+1、SBn+2相连接;PLC的输出端子Y0~Y6经过限流电阻R,分别与两个七段显示器的a~g端相连接,构成护士站病床号显示和病房通道病床号显示;PLC的输出端子Y7~YD经过限流电阻R分别与七段显示器的a~g端相连接,构成病床呼叫次数统计显示;PLC输出端子YE接护士站报警器BZ及对讲机B;YF~Yn分别连接病床号指示灯及病床呼叫按钮指示灯HL0~HLn;Yn+1连接护士站指示灯HLn+1。图2中所有的七段显示器的com端接DC24V负极。参照上述连接方式,在其它PLC机型上均可实现。
参照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监控程序的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雄,未经李树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